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1028632
病毒性疾病,老的未去新的又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日 《大众医学》 2003年第13期
     非典型性肺炎(即严重急性 呼吸道综合征,英文简写为SARS)疫情令全世界震惊,人类又一次被迫与病毒性疾病“面对面”。近年来,一些老的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埃博拉病毒、新冠状病毒等传染性极强的新病毒引发的疾病又相继出现。

    1976年在扎伊尔北部埃博拉河沿岸首先发现的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致命性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汗液及各种器官迅速传播。感染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和肌肉痛,接着是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出现体内大出血,死亡率达70%以上。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其中793人死亡,因此典型性肺炎(即严重急性 呼吸道综合征,英文简写为SARS)疫情令全世界震惊,人类又一次被迫与病毒性疾病“面对面”。近年来,一些老的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埃博拉病毒、新冠状病毒等传染性极强的新病毒引发的疾病又相继出现。 1976年在扎伊尔北部埃博拉河沿岸首先发现的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致命性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汗液及各种器官迅速传播。感染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和肌肉痛,接着是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出现体内大出血,死亡率达70%以上。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其中793人死亡,因此埃博拉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毒,又称“喷火女郎”。至今,“喷火女郎”来自何方,又如何感染人类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检疫工作,严防埃博拉病毒传入。
, http://www.100md.com
    如果说由于地域的关系或是中国政府的有力措施,使得我们远离“喷火女郎”埃博拉病毒,那么对在世界范围内肆虐的SARS元凶——新冠状病毒,我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但是, SARS症状出现之猛、传播速度之快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让我们对病毒性疾病的严重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目前虽然我们对新冠状病毒了解有限,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和普通病毒一样是通过破坏人体细胞,进而产生危害的。新冠状病毒通过飞沫、接触等,或者可能通过被患者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等传播后,可进入人体肺组织细胞中,肆意施展“拳脚”,把正常肺细胞变成它肆虐的温床,快速破坏肺细胞、肺组织,最终引发多种危害。

    病毒之所以能进入细胞,是因为它具有极为简单的结构,即仅由衣壳和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组成。在细胞外,病毒处于无活性状态,不能发挥致病作用。但是,看似安静的病毒,一旦进入活的易感细胞中,就会露出狰狞面目,在增殖自身的同时破坏细胞。鸠占鹊巢的病毒利用细胞进行增殖,在蚕食细胞的过程中,病毒完全利用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必要的酶等生长繁殖,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与核酸,在细胞内组装成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当被感染的细胞犹如一棵被虫蛀烂的树干,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病毒便毫不犹豫地转移出来,侵入邻近细胞,开始新一轮的增殖。细胞是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组成部分,被病毒破坏后,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就会发生障碍,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 百拇医药
    病毒的破坏或增殖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无形中人体细胞就成了病毒的避风港、“作案”的保护伞,结果导致难以消灭。人体免疫机制起作用时,为了消灭猖獗的病毒不得不“炮轰大本营——细胞”,这样敌我不分的攻击会导致玉石俱焚的结果,既杀灭病毒,又使人体细胞受到重创。反之,如果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病毒就变成“披着羊皮的狼”,在细胞中恣意繁殖。

    面对狡猾病毒引起的疾病,近年国内外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策略是,采取既针对病毒又保护人体的综合措施,一方面选用抑制病毒增殖的药物,另一方面提高人体免疫应答反应。临床用药上,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来抗击病毒:①抑制病毒脱衣壳。脱衣壳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只要能遏制这一步,就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感染。②抑制病毒复制。主要药物为核苷类化合物,如碘苷、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可使病毒复制受到抑制或复制出失去感染性的病毒。此外,干扰素或干扰素诱生剂、白细胞介素- 12、肿瘤坏死因子和黄芪、板蓝根、大青叶等也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③抑制病毒蛋白酶。科学家们研制开发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防止无活性蛋白转为活性蛋白,进而中断病毒的增殖。④基因治疗。根据病毒基因结构,设计出特定的核酸片段,使其从“敌人内部”阻抑病毒。因所需成本较高,且制剂不稳定、易被酶降解等,迄今被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只有抗巨细胞病毒的反义核酸,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的脉络膜及视网膜炎。

    目前,病毒性疾病预防的热点是疫苗,但由于病毒型别多、变异能力极强,疫苗的研制、应用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要避免染上病毒性疾病,关键还是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多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http://www.100md.com(王 晖 钱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