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100678
开设心衰门诊的4大理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大众医学》 2006年第3期
     这两年,一些综合性大医院和专科医院开设了心衰专病门诊,人们不免有些疑惑:既然医院有心内科,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立心衰门诊呢?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下简称心衰)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约有400万心衰患者。统计资料显示,心衰死亡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因此,心衰已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心衰的治疗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诊治规范化向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反观当前许多医务工作者对心衰的诊治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患者方面的认识误区更是众多。为此,越来越多的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开辟了心衰专病门诊,我们认为,心衰专病专治有以下四大理由:

    一、加强医患双方对心衰诊断标准的认识。心衰是一种慢性病,一经诊断,需长期甚至终身有规律地进行治疗和随访。目前,许多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非心血管专科医生,对心衰的诊断过于宽松,如对同时伴有气急或水肿的患者即诊断为“心衰”,这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无形中给患者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负担。我们曾遇到过一位患者,因活动后心悸、气急,被外院多次诊断为“心功能不全”,考虑到患者年龄及既往相关的阴性心血管病史,在完善检查后,我们推翻了“心衰”的既往诊断。后经证实,该患者患有慢性消化性溃疡,因长期胃肠道慢性失血导致慢性贫血,从而出现类似“心衰”的临床表现,经制酸和相应对症治疗后,患者的“心衰”痊愈了。
, http://www.100md.com
    二、规范心衰治疗。近10余年来,国际和国内权威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心衰的诊疗指南,众多临床试验结果也证实了原先被认为是心衰禁忌的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衰死亡率,改善预后;大量新药(如达利全)为心衰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与此相背的是,许多普通门诊医生由于平时需应付相对较大的门诊量,业务繁重,可能忽视了对相关领域新进展的学习,或者因顾忌部分药物可能的副作用而对心衰诊疗指南贯彻不足,结果导致大量心衰患者无法从医学进展中获益。调查显示,能实施心衰指南的医生仅为18%,大量患者没有使用或没有充分使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再者,有些医生忽视对心衰急性发作诱因的寻找和纠正,如一反复左心衰急性发作的患者,到心衰门诊就诊后,被确定是因反复心肌缺血引起心衰多次急性发作,对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其心衰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增强对患者的教育力度。对疾病的诊治,从来不仅是医生单方面的事,实际上,治疗成功与否,不但决定于医生的成功决策,更取决于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准确理解和恰如其分的配合(也许是长期的)。但是,普通门诊对患者的教育力度不够,患者对自身病情不够了解,导致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足,从而导致患者依从性不高,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就心衰而言,由于患者饮食控制不良(心衰患者应该限盐饮食)或自行停药导致心衰病情反复的例子不乏少数,部分原因就是疏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四、加强随访。对心衰患者而言,有了明确诊断和大致治疗方案(包括初治药物和用量、用法)后,定期随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定期随访涉及药物种类的增减、替换,药物剂量的加减,治疗药物的评价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如今,部分患者甚至医生简单地将随访等同于“配药”、“代配药”,忽视了对病情变化的监测和观察,在病情发生变化时没有相应调整治疗方案,从而贻误病情。

    由上可见,开设心衰门诊,专病专治,不仅可以提高医生对心衰的诊断正确率,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使越来越多的心衰患者能从心衰门诊受益。, 百拇医药(解新星 朱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