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64075
把握好生活节奏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

    肖泽萍,女,1966年6月20日出生。现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请补充业务方面的主要成绩,约100字。)

    春节将至,许多人开始拟定计划,把七天长假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天接着一天的探亲访友,彻夜不休地打麻将、唱卡拉OK或跳舞,把外出旅游的回程票订到上班前夕……原本的“放松”可能成为了“放纵”,既达不到休息的目的,反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现代人之所以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 的观念不仅印在脑海里,已溶入血液中。“快节奏”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人们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明显增加。举个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在一些突发的重大灾难如美国“911”、印尼的海啸或空难、矿难、火灾、车祸后,亲身经历者大都会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因为重创在他们的大脑组织结构上留下永久的"疤痕"……但除了这种"重创"之外,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引发的诸多心理应激因素积聚到一定的时候,同样也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人群涉及到各行业、各阶层、各年龄段。以抑郁症为例,北京、上海两市的抑郁症患病率已高达到4%-8%;在上海,各种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已高达39.7%,接近四成。

    再举一个例子:某高校一青年教师因工作出色,获得到香港进修的机会。在香港,他硬是把别人3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1个半月内就完成了。鉴于他的突出表现,港方决定延长其工作时间,孰料刚接受邀请,身体就"罢工"了:突然间出现胸闷、胸痛、心区难受、头昏眼花等"焚尽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所谓"焚尽综合征",心理学上将之定义为:在过度工作后不作相应调整,导致精力殆尽,即使面对有兴趣的事也提不起精神,只感乏力、倦怠……

    压力无处不在,而适当的压力有正面作用,但切不可积聚压力。面对压力,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把握好生活节奏,在工作之余形成一个生活调适的平台,注重享受精神生活,建立好的生活模式,让自己慢一些、悠着点:如在快节奏的工作之外,不妨找三五知己,喝喝茶聊聊闲话,或看个展览,听听音乐;平时多问自己"我愉快吗?我开心吗?”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周末要学会丢开工作,与家庭成员休息嬉戏……

    今天的人们,要学会过一种张弛有度、富有弹性的生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