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1年第2期
编号:11986815
只有包容疾病,才能获得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1年第2期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健康与疾病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健康的人不会有病,有病的人就不健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医学进步到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各种精细检查,发现很多原来看不到的疾病,找出很多“隐性患者”。皮肤上有瘊子(疣)是病,牙上有龋齿是病,肚子里有蛔虫也是病,脱发、瘙痒、干燥、抑郁、失眠都是病。 这样算下来,世界上没有病的人确实很少很少了。几乎每个人的身体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疾病,而且很多人不止有一个病。人体的很多疾病也不容易去掉,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增生、动脉硬化等,将会陪伴很多人的后半生。因此,带病生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在《史记·扁鹊传》里,司马迁转述扁鹊的观点说:“人之病,病疾多;医之病,病道少。”其中所说的“病”都是指担心、忧虑。 金世明先生说“病”字在造字上,虽然是形声字,“疒”内的“丙”不仅仅表声,而且也表意。在10个 “天干”里,丙丁属火,通于心气,而心主神明。因此,“病”字首先是指神明所苦。

    再看“患者”的“患”字,也是心理上有一连串苦恼的意思。在中医的概念里,“病患”首先是心理问题,躯体病变引起心理的忧虑、焦急,才能称为疾病。而心理的焦虑、痛苦,显然是整体状态的反应,而不仅仅是躯体的疾病。中医所说的疾病往往是指心身俱病,这正是中医“形神一体”的体现。很多年轻人,即使躯体没有毛病,却对自己的肤色、身高、鼻子、胸部、甚至性别等“天然”状态不满意, 而陷入深深地苦恼之中,有的人因此而轻生,也有的人而做了多次手术,难道这不是有病吗?“心病甚于癌”,这绝非刻意夸张。

    中医对于健康的理解,也是首先重视精神健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的“健”是靠自强不息来体现的。很多形体不适,甚至有病患的人,也可以达到自强不息的境界。“康”也是心态的坦然,康宁、康泰、康庄大道、小康生活,首先是一个“幸福指数”,不是一个占有多少财富的绝对数值。由此可见,在中医的观念里,“健康”主要是心身和谐的一种状态,即使是形体稍有不正常,也不能就认为属于不健康,肢体残疾的人,甚至残疾人也有追求健康,过健康生活的可能。

    因此,可以说“健康”是一个大概念,完全可以包容疾病,甚至可包容很多同时存在的疾病,健康地生活。

    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不仅可以利用药物,更应该想到身心的调整,许多中医的养生健身方法,比如按摩、气功、导引、针灸、拔罐、足疗、药浴、食疗,都可以选用,可能达到药物治疗所没有的效果,并且可以避免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 百拇医药(曹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