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6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966759
新用途:营养谣言,不攻自破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大众医学》2016年第8期
     食物不仅满足口舌之欲,更提供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不合理的饮食既可能引起营养素缺乏相关疾病,也可能增加某些慢性病风险。我们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给予食物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便成为了谣言的“沃土”,使任何一个关于食物的话题都有可能流行起来。

    对于食物的特别关注,滋生大量谣言

    食物、营养和个体健康的关系极其复杂,远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也不存在“一定会”或者“一定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然而,有些对食物或饮食的解读缺乏科学的理解,成为谣言的“种子”,在人们关注的“沃土”上不断生长。

    尤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饮食话题传播从私人走向了公共,而这就为谣言插上翅膀,即便是被辟了千百次的谣言也会随时被翻出,再度盛行。只是一个微信“朋友圈”的转发,都可能让谣言传播得更远、更广。

    谣言看起来大多很有道理、有因有果。例如以下3个有关饮食的谣言,套上危言耸听的语气,很多人上当受骗。你能看出它们错在哪里吗?

    谣言1:胆固醇要人命,吃鸡蛋千万别留蛋黄!

    谣言2:不能一天没有水果!赶紧鲜榨,吃水果就是这么简单。

    谣言3:坚果是唯一健康的零食,还等什么,放胆吃!

    用新膳食指南,对抗饮食谣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发布,恰可以帮助我们走出饮食谣言“重灾区”,不信我们来尝试一番。

    谣言1:胆固醇要人命,吃鸡蛋千万别留蛋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吃鸡蛋不弃蛋黄。

    解析:“吃鸡蛋弃蛋黄”谣言源自“胆固醇易致心血管疾病”的臆测。

    机体中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它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二是通过肠道吸收的膳食胆固醇,约占体内胆固醇的1/7~1/3。膳食胆固醇的吸收及其对血脂的影响因遗传和代谢状态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人胆固醇摄入量高时还会反馈性地抑制自身胆固醇的合成。

    2011年,纳入膳食胆固醇与冠心病关系的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证实,即使每日胆固醇摄入量达到768毫克,也未发现胆固醇摄入量与冠心病发病及死亡风险有关。因为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支持建立胆固醇摄入量和疾病风险的关系,所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取消了曾经制定的胆固醇限值(<300毫克/日),并建议吃鸡蛋不应舍弃蛋黄。蛋黄不仅含有胆固醇,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磷脂和胆碱。研究表明,适量摄入鸡蛋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不会成为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不过,日常生活中,也不可以毫无节制地摄入胆固醇。

    谣言2:不能一天没有水果!赶紧鲜榨,吃水果就是这么简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且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解析:天天摄入一定量的水果,这是科学的饮食习惯。可是,果汁是由水果经压榨去掉残渣而制成的,这些加工过程会使水果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产生一定量的损失,所以果汁不能完全代替鲜果。在能吃水果的前提下,应首选鲜果。如有外出携带方便等需要,或水果供应不足时,可以用果汁等水果制品进行适量补充。

    谣言3:坚果是唯一健康的零食,还等什么,放胆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适量吃坚果。

    解析:坚果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适量摄入有益健康。不过,坚果的能量较高,味道也好,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增加总能量摄入,造成能量过剩。每人每周坚果摄入量控制在50~70克(只计算果仁部分),才有助于健康。

    谣言止于智者。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能保证所有接受的信息都是正确可信的,但是用知识武装头脑,通过提高营养素养,即能提升分辨饮食信息真伪的能力。我们需谨记: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有的需要,合理的膳食结构、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健康。

    专家简介

    王晓黎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