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7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012080
光阴岁月里,医生的节假日(4)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大众医学》2017年第2期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

    迎战:生死关头,从不懈怠

    戎群芳

    时间:国庆节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

    人物:戎群芳、朱艳、缪慧洁、蒋慧、李小兵医生等

    “注意血压,现在是70/32毫米汞柱。”小汪医师喊了一声,住院总医师急忙跑过去看小患者,他已面无血色。

    忘我救治,患儿化险为夷

    “赶紧纠正休克!”躺在我眼前的是一名刚从血液科转入的高危霍奇金淋巴瘤患儿,曾经多次住进重症医学科,九死一生。霍奇金淋巴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初常见于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容易侵犯血管,累及肝、脾、骨髓和消化道,诊治难度非常大。这次患儿因全身多脏器浸润合并重症感染,再次住进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可是,各种抗感染药物似乎在他体内都不起任何作用,感染进一步加重,中毒性休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相继出现,我们已经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等治疗,却依然无法阻止病情恶化。

    “看来只有血液净化了,我们要努力救活他!”我对我的同事说。血滤套管、血滤膜、双腔管、血管鞘被一一摆开,从护士到医生,分头行动,配合默契。很快,我们建立好血管通路,准备好血浆等预冲液体。由于正值国庆假期,赶来加班的护士妹妹从配置室搬来三大袋3000多毫升的置换液,熟练地开始装机预冲启动。在大家齐心配合下,患儿的血压稳住了,血氧饱和度持续上升,眼部水肿逐渐消散。总算化险为夷!我看向同事们,他们无不和我一样喜悦。

    有序奋战,追赶时间

    正当大家松一口气时,血液科又打来电话:“马上要转入一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孩子,用甲氨蝶呤后,浓度一直降不下来。”甲氨蝶呤是一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用药物,需要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但用药41小时后,浓度必须快速下降。肾功能健全的孩子通过四氢叶酸解救即可降濃度,但这个孩子肾功能不全、排泄功能差,急需血液净化帮助他清除体内浓度过高的甲氨蝶呤。

    然而,我们院区只有一台血液净化器。正值国庆假期,能否多方快速配合,把泸定路院区的血液净化器运来?时间拖延一分,药物在患儿体内就多蓄积一分,对脏器损害的风险就多一分,孩子可能因为黏膜破溃及严重感染而痛苦不堪。我立刻联系医院保障部,设备科同事二话没说,立刻从家中赶往泸定路院区。与此同时,我们团队抓紧准备置管和预充液,机器运来、装机、预冲、上机、正式运转,开始血液净化,一切熟练有序。没过多久,患儿体内的甲氨蝶呤浓度降低了,我和血液科蒋慧主任相视一笑。

    多学科合作,再次迎战

    挑战并没有随着夜色降临而结束。呼吸科转来一名大量胸腔积液的危重患儿,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胸腔穿刺引流100多毫升脓性液体后,病情进一步恶化。我们紧急联系心胸外科,李小兵医师迅速赶到,为患儿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大量脓性液体被引流出来,抗感染治疗开始显效,患儿最终脱离了危险,他的亲人热泪盈眶。

    值得欣慰的是,这三位患儿的家长对我们投以百分之百的信任,我们更加全身心投入救治。我在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了二十余年,每天的工作就像在高空走钢索,不能有丝毫差错,来不及思考如何调整极度疲惫的身体。我的同事和我一样,医生工作“24小时制”,护士工作“三班倒”,几乎没有节假日,常需加班加点。尽管仍有一些家长不理解甚至闹事。可是在患儿生死关头,我们无坚不摧;面对一个又一个高难度挑战,我们从不懈怠。因为,我们有共同且唯一的信念——把患儿救活。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慰。

    专家简介

    戎群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小儿急救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委员。长期从事重症医学科工作,擅长呼吸衰竭、心肺复苏、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脑炎伴脑功能障碍、暴发性心肌炎、急性中毒等的抢救,熟练掌握呼吸机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北京西路院区)

    特需门诊:周五下午(北京西路院区)

    网谈:唯盼天籁,早入君耳

    张华

    时间:中秋节

    地点:家中

    人物:张华医生

    我有一群可爱的患者,他们的耳朵有一些缺憾,我想尽我所能,将我知道的知识告诉他们,希望他们早日听到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

    2014年12月,《听力大讲堂》成立并正式首播,由国内外耳鼻喉头颈外科、听力学、听力障碍言语听力康复学等领域的一线专家授课,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通过在线语音、视频、图片、文字、动画、动漫等多种形式交互呈现,为听障朋友及其家属科普听力知识。我参与授课3年,已与很多患者成为朋友。

    去年中秋假期,我稍得闲,又坐到电脑前敲击键盘,与我的听障朋友交流:

    我经常用三本教科书形容一名正常人应有的标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我想,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人可以达到这三本书里所有“正常人”的标准——身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参数和心理素质都达标。我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人个子矮,有人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人恐高,有人体育成绩不佳,有人害怕上数学课……所以,听力不好只是上述众多缺憾之一,一点不丢人。大家一定不能因此而自卑,要用阳光的心态面对五彩的世界。

    我经常碰到一些青年人,听力不好却不接受使用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他们对自己很没有自信。很多人一直寻求治愈的方法而拒绝使用助听器,最终影响生活或工作,错过好学校、工作、朋友。请大家记住,听力障碍,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早一天干预,就可以早一天康复!

    落笔至此,我不知道阅读这篇文章的听障朋友能不能接受。可是不一会儿,我就收到很多网友的回复,有人乐观向上,有人仍在徘徊: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