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328085
一年中最好吃的一顿饭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9年第2期
     20世纪50-70年代,在经济短缺的情况下,家家户户的生活都比较拮据,加上计划经济时代里想要采办一些好年货需要排队、抢购,主妇们为了一家的年夜饭精打细算,很早就开始做准备。那时,一年当中最好吃的一顿饭,当属年夜饭了。

    消费习惯:物资匮乏,消费只为解决温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无法敞开供应。为满足全国人民最基本的能量需要,营养学家提出了“九二米”“八五面”的粮食加工标准以养活更多的人。同时,粮食供给制应运而生。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随后,食用油票、布票也相继面世。1958年春节,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白糖、粉丝、糕点等副食品也开始实行凭票定量供应。那时,这些小小的票证可谓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受经济条件和物资供应的限制,百姓的日常生活支出中,食品消费占据了很大比例,其次是布料、衣物、毛线等与“穿”相关的物品。少数家庭有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等,但这类消费品的人均保有量极低。可以说,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徘徊在“温饱线”上下。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吃饱肚子”的问题尚不十分紧迫,但也绝对与营养、健康相去甚远。据资料记载,1952年,上海地区总人口数为850.53万,全年主要食品类消费品零售量为:粮食24.95亿斤(1斤=0.5千克)、食用植物油0.99亿斤、猪肉7.73万吨、家禽896万只、鲜蛋3624万斤、水产品189万担(1担=50千克)、蔬菜773万担;平均每人每日消费粮食约400克、食用植物油16克、畜禽肉32克、鲜蛋不到6克、水产品30克、蔬菜124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