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2007
编号:13846102
与脑神经疾病“过招”,创新是“利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大众医学》 202007
     李世亭教授告诉记者,在我国,面肌痉挛也不罕见,粗略估计患者数量不低于2000万人。与三叉神经痛类似,面肌痉挛也大多是“血管压迫”引起的。

    “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容易硬化,而硬化的血管更容易导致神经受压。不过,面肌痉挛的发生与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存在上述情况者应及时改善和纠正,防患于未然。”李世亭教授提醒道。

    由于治疗难度高,疗效不尽如人意,面肌痉挛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为攻克这一顽疾,李世亭教授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和探索,在发病机制研究、治疗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将面肌痉挛的治疗有效率大幅提升至98%以上。

    

1.发现面肌痉挛新机制



    2012年,李世亭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面肌痉挛发病新机制——“交感神经桥接理论”,引起广泛关注。李世亭教授团队发现,交感神经是“责任血管”与受压神经之间的“桥梁”,在面肌痉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