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2007
编号:13846476
美味海产品 安全知多少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大众医学》 202007
    


    

远离有毒海产品



    有些海产品含有天然毒素,这些毒素性质稳定,一般烹调加工手段无法将其破坏,且分子量小,易于吸收。一旦达到一定摄入量,会引发中毒,甚至致死。

    河豚所含的河豚毒素能阻断神经冲动的傳导,人误食后易中毒,死亡率高达40%~60%。沿海地区居民食用混杂在海杂鱼中的河豚是导致河豚毒素中毒的原因之一。

    贝类本身无毒,但在摄食大量有毒藻类后,可被毒化。被毒化的贝类所含毒素统称为麻痹性贝毒。有毒的热带鱼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礁周围,因长期食入有毒藻类而累积了雪卡毒素。雪卡毒素中毒的症状有恶心、呕吐、口干、腹泻、头痛、寒战、肌肉痛、口中有金属味等。

    避免食用有毒海产品是预防中毒的最好方法,除河豚外,有毒贝类、有毒热带鱼都无法通过外观辨别。普通消费者一定要从正规渠道选购海产品。

    

不吃不新鲜的海产品



    组胺是在微生物(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作用下,由鱼类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形成。组胺中毒的表现主要是过敏反应,如面色潮红、荨麻疹等,个别患者可出现过敏性哮喘。鲐鱼、鲣鱼、鲭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竹荚鱼等肌肉中含血红蛋白较多,组氨酸含量较高,当被细菌污染后,容易产生组胺。

    海产品中的常见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当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可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时,人们为了追求虾、蟹鲜嫩的口感,加热时间不够,或使用盛装生海产品的容器盛装了直接入口的食品,都可导致“病从口入”。因此,海产品不宜生吃,且加热要彻底(蒸煮温度达100℃后继续加热10分钟以上)。

    

鱼头、虾头等要少吃



    如果水域受到化学物质污染,有害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限量,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即使海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太高,但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处于食物链末端的海产品中的污染物浓度也不低。

    海产品中难以分解的有害物质带来的安全问题最严重,如铅、砷、汞、镉等重金属。虽然海产品重金属污染不至于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摄入对身体健康无益。

    吃海产品时,可将脂质含量高的部位(如鱼虾的头部)弃去,因为重金属容易富集在这些部位。, http://www.100md.com(何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