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2009
编号:13843533
摆脱抑郁:需要关注的八个话题(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大众医学》 202009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集中困难、食欲下降和自杀意念,并有其他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异常。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且发病率逐年攀升。抑郁症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每年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而抑郁症是自杀的重要原因。据研究报道,抑郁症患者群体中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群中的8倍,自杀者中约一半为抑郁症患者。

    关注抑郁症,关心抑郁症患者,这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健康素养。那么,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们对抑郁症存在哪些偏见和错误认识?哪些方法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如何减少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我们特别采集了若干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故事,请长期从事抑郁症诊疗、预防的专家进行解读,以帮助大家客观认识、理性对待、科学防治抑郁症。

    抑郁症是脆弱的代名词吗

    徐娅婷

    小赵是一名大三学生,曾经很优秀,担任过班长,拿过奖学金,性格原本温和、开朗。但在抑郁症折磨下,他有过一次自伤行为,在他人异样的眼光下,他开始变得自闭,不愿与他人交流,慢慢地,连寝室门都不愿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旷课多日后,他无法继续学业,被辅导员带到了心理咨询室。

    他向咨询师诉说:“我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每天都在噩梦里挣扎,这种日子不知什么时候会结束。每天呆呆地坐着,感觉脑子很笨、很沉重……我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知道不能这么做,因为有爱我的父母,如果我‘走了’,他们怎么办?我不能任性。就这样,我痛苦着,却又必须装作一切安好.”

    他继续说:“裁不是没有向人求助过,可有些人总说我脆弱,矫情,甚至有人会说出更难听的话。他们根本不懂我的痛苦,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我,我成为他人口中的谈资,仿佛是一个无事生非的怪物……我每天努力而辛苦地生活着,我真的并不是一个脆弱的人!”

    抑郁不是脆弱的代名词

    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不仅源于同疾病的对抗,还源于他人的不理解、不尊重。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症状为心境抑郁、活动减少、易疲劳、内疚、无价值感,甚至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等。抑郁症患者为了不让身边人“担心”,会给自己戴上一副“微笑”的面具,若无其事地与他人相处,但他们的心境却长期处于低落、空虚状态,甚至会为自己偶尔的快乐而感到内疚。大多数人缺乏对抑郁症的基本认识,将其轻易地等同于“脆弱”“不堪一击”,对他们产生误解,这其实是对抑郁症患者的二次伤害。

    抑郁症的患病原因很复杂,既包括生理上的遗传性、心理上的易感性(如性格特征等),还包括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多由以上因素联合作用而致病。许多人会给抑郁症患者贴上脆弱、矯情等“标签”,这是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其实,抑郁症患者并不脆弱,恰恰相反,他们比普通人更坚强,因为他们能直面困境而不放弃,在挣扎中寻找希望。

    用平常心对待抑郁症患者

    与抑郁症患者相处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小心翼翼”,生怕对患者产生不好的影响。其实,抑郁症患者可能并不需要这种“特殊化待遇”,因为这无时无刻不提示着他们是患者的事实。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支持和陪伴,以及他人正常、平等的对待。与其费尽心思、小心翼翼地对待抑郁症患者,不如及时带他们就医,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迈出与抑郁症做斗争的脚步,这才是给予患者的最好帮助。

    为什么要治养结合

    赵璐 李霞

    小张患有抑郁症,但程度较轻,对工作和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医生认为他不需要服药,但要求他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并教给他几种方法。此如:学会识别负性想法,井将之改成积极的恩维模式;学会自我放松;等等。小张按照医生的方法坚特了几个月,一开始,他感觉作用不大,有些气馁;但在医生鼓励下,他坚持了半年,情绪终于慢慢有所好转。

    放松与调养,做出积极改变

    对抑郁症患者来讲,除了医生指导下的药物治疗、治疗师指导下的心理干预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出改变。

    ·识别和纠正负性想法

    学会识别自己固有的那些“看似正确”的负性想法。有的患者会想:“我要是早点那样就好了”“是我害了他”……留意此类负性想法,及时加以纠正,可将负性想法改成积极、正性的想法,例如,“虽然早点那样做更好,但事情已经过去,应吸取教训,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只有学会客观、积极的思维模式,才能有信心面对新的压力事件,这是对自己心理的养护。

    ·正常、健康地生活

    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保持营养健康的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尽可能让自己正常、健康地过日常生活。这样能减少消极情绪,增加积极情绪。

    ·采取正念冥想等放松方式

    近年来,正念冥想成为一种流行的放松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非常有助于调整心情、改善抑郁。基本做法是: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尽可能专注并观察自己的呼吸,有时走神或者脑子冒出纷杂想法,应接纳,并重新回到对呼吸的专注上。每次练习5~10分钟,往往能让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安静下来。当然,也可采用其他自我放松方式,适合自己即可。

    几分治、几分养,因抑郁程度而定

    现实生活中,人都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多数是抑郁反应。具有抑郁人格特征(遇事悲观、不自信、敏感、过分担心)者,遇上不顺利的事情或者不适应的环境,更容易有抑郁反应。通常,抑郁反应会随着各种情况的好转而消失,不能称之为抑郁症。但是,如果抑郁反应持续较长时间,且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就医检查了。抑郁症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抑郁程度轻者,生活不受影响,能上学或上班,但没有之前积极,潜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本来能做到90分的工作,如今只能发挥到80分);抑郁严重者,会有自杀风险。

    对待抑郁症应该“治养结合”。到底以“治”为主还是以“养”为主呢?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还要考虑患者内在人格特点与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 http://www.100md.com(刘明矾 李霞 王学义 杨蜀云 施慎逊)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