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2009
编号:13843546
探寻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致病元凶”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大众医学》 202009
     随着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的普遍应用,人们生活水平、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肝脏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肝病患儿逐渐减少,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患儿逐渐增多。

    十余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建设教授团队专注于遗传性肝病,特别是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发现并报道了多种遗传性胆汁淤积症,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多种新的基因缺陷类型,并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使许多患儿得以长期无病生存。由王建设教授领衔完成的“遗传性胆汁淤积症临床及基因变异特征研究”项目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什么是胆汁淤积症?导致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元凶”有哪些?发现致病基因后,能给患儿的治疗带来“光明”吗?且听专家分析。

    新生儿在出生后2周内可出现皮肤发黄等症状,之后会慢慢消退,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宝宝出生2周以后,黄疸仍然没有消退,或者退而复现,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让其接受相关检查,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胆汁淤积是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最常见原因。据国外文献报道,婴儿胆汁淤积的发生率为1/2500~1/5000;我国缺乏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研究者普遍认为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胆汁淤积是原本应该通过胆道系统排入肠道的胆红素、胆汁酸等物质蓄积在体内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