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489893
心理委员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吴代莉
第1页

    参见附件(168KB,2页)。

     【关键词】 心理学试验;精神卫生;教育,非专业(类目词);学生,医科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切实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团组织中增设心理委员,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加大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探索。现将温州医学院在此方面的探索经验介绍如下。

     1 心理委员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组织和实施

    1.1 明确心理委员的职责

    学生心理委员的任职要求:一要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理解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三要有较强的言语沟通能力;四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五要接受一定课时的专业知识训练;六要讲究职业道德。学生心理委员的职责:一是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三是在班级组织促进交往和身心健康的活动;四是积极参与院系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六是及时反馈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七是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学会自助并进行初步的指导。

    1.2 心理委员的确定

    班团组织中增设1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是从学生中来,熟悉学生心理,纳入学生干部编制,受学院党团组织和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双重领导。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扎实不扎实,关键在于做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在选拔学生担任心理委员的工作中应严格把关,在班级学生中择优产生,确保能让每班最适合做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选拔学生担任心理委员的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组织考察,利用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契机,用心理“CT”(心理测试海斯曼设备)分析班上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辅导员(班主任)的协同下科学确定心理委员候选人;第二征求候选人本人和学生意见,确保心理委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和责任心;第三是发扬民主,进行差额选举,确保当选的心理委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为即将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1.3 心理委员的岗前培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心理委员进行一定课时的专业知识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该校为心理委员安排近30课时的岗前培训,课程有《心理学基础知识》、《恋爱与性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心理咨询概论》、《常见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团体辅导实践训练》、《心理委员如何开展工作》等,特别是采用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设计的团体系列活动(成员相识活动、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活动、促进成员自我探索活动、澄清价值观活动、集思广益解难活动、提高自信心的行为训练活动、结束团体的活动),以受训者为中心,让受训者先体验心理辅导活动,再在心理辅导与行动研究过程中,让受训者以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受训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心理辅导能力发展。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与课堂上的训练,使学生心理委员快速成长,能基本适应其岗位职责。

    1.4 心理委员的工作开展

    心理委员是班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他们的主要工作为:(1)继续学习相关心理知识,鼓励心理委员选修或辅修心理学专业相关或相近专业课程,对《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学》、《团体心理辅导》等内容进一步学习,打好心理知识的理论基础。(2)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导向,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心理活动,推动班级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如组织自信训练、团队精神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自我开发训练、考试焦虑训练等。常用的方法有角色扮演、团体讨论、专题报告、行为训练、游戏活动、心理剧、参观访问和影视观赏等[1],这是心理委员所要开展活动的重中之重。(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调节学生情绪,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协调班级关系,利用心理测试和学校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班级不良心理素质学生档案,关心和关注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学习生活,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在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周边营造温馨和谐的小环境,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4)对有必要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适时接受心理辅导,并为其预约专业心理医生。(5)建立班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心理危机学生所在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特点,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进行危机预告,从而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6)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中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和接受再教育。

     2 设置医学生心理委员的必要性

    2.1 医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是增设心理委员的内在要求

    2003年温州医学院对抽取的2 02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查,结果显示,有28.3%的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2003年温州医学院学生因精神方面有问题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46.3%,占退学人数的68.7%,提示医学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情况不容乐观。

    2.2 医学教育的现状要求增设心理委员

    我国的传统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许多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的选修课比较少,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人文知识的缺乏,使部分医学生受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埋头于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注意伦理道德修养,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了解,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2.3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过程中,社会因素和病人的心理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有关社会、伦理、心理等学科也正在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把健康的概念由个人扩展到社会,从单纯的医学、卫生概念扩展到包括社会健康文明状况的综合概念[2]。说明现代医学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疾病防治,医学教育客观上要求医学与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学相互交叉结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医学院校要切实加强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心理委员制的成效

    3.1 建立健全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班团组织中的心理委员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的队伍,是学校、学院、学生社团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的有益补充。

    3.2 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灵敏度和有效性

    班团组织中心理委员的优势是能够与学生保持零距离的接触,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比较及时地化解学生遇到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从而敏锐地察觉到心理危机大学生周边环境的各种变化,确保当环境出现不利时,能够正确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及时有效地向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传递信息。在实际操作中,因心理委员的信息预警,该校已有多名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得到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的及时有效救助。

    3.3 心理委员自身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经过推荐和系统课程培训的心理委员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自我意识与自我觉察力明显增强;在同情心、良知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唤起与提升,情商得到很好的拓展,具有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能为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组织开展心理活动;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具备有效化解学生心理困惑,调节情绪的能力;热爱心理学,有良好的奉献精神,乐于为别人服务;在督导教师的指导下,能积极清理和理清自身面临的问题,并能对自我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有效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王军,宇业珍.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形式.理工高教研究,2003,(12):57-58.

    [2]庞学铨.思想道德修养教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20-123.

    【基金项目】 浙江省社科联2004年课题项目(编号:04N80)。

    【作者单位】 温州医学院团委,浙江 325035。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