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489695
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李志凯
第1页

    参见附件(306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高职大学生自我的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结论 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而消极应对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应付行为;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Relationships of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Coping Styl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I Zhi-ka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0),Hen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of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coping styl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Methods By using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420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Result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d higher scores of self flexibility than undergraduate.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in gender.Scores of coping styles were correlated with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Con-clusion Positive coping styles have benefits to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s have disadvantage to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Key words】 Self assessment(psychology);Coping behavior;Transactional analysis;Students

    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Rogers人格理论中的概念,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根据Rogers的观点,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包括个体对外界及自己的知觉)与自身有关的知觉和意义 [1] 。同时,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观念相一致。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为了维持自我和谐,个体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这样就为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摆脱精神紧张的自我心理适应和心理支持机制 [2] ,可简单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及重要调节变量或中间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压力的后果和严重性,对个体的自我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3-5] 。

    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大学生,他们的自我和谐情况更值得关注。该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探讨,为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提供心理学依据,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2所高校,1所为普通本科院校,1所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抽取其中二年级12个班4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82份,其中本科院校195名,高职院校187名;男生135名,女生247名;文科206名,理科176名。年龄为(20.14±1.29)岁。

    1.2 方法

    1.2.1 自我和谐量表 采用根据Rogers有关自我和谐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 [6] 。该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记分制,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件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

    1.2.2 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解压宁等 [6] 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记分。

    1.2.3 施测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自我和谐情况 见表1,2。

    表1 本科与高职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略)

    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平均分为(88.15±13.15)分。其中低分组(≤74分)53人,占13.9%;中间组(75~102分)275人,占72.0%;高分组(≥103分)54人,占14.1%。本科与高职大学生自我和谐分量表得分见表1。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表2 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及分量表得分(略)

    2.2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见表3。积极应对方式与总分以及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与自我的灵活性呈正相关;消极应对除与自我的灵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各因子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表3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量表评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略)

    注: P值均<0.01。

    2.3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个体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预测程度,运用逐步多元回归,以自我和谐总分和分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考察2种应对方式的回归效应。见表4。积极应对对自我的灵活性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自我的灵活性有负向预测作用。

    表4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本科大学生与高职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及分量表得分比较显示,高职大学生与本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自我的灵活性上,高职大学生优于本科大学生。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高职大学生的心态比较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所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面对现实,采取灵活多样的解决方式。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及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与王登峰 [7] 的研究一致;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采用消极应对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李彦章等 [8]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在应激状态下,个体由于对自我能力的不合理评价或对自己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而造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形成内心冲突。如果个体能以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就会尽快地从内心冲突中摆脱出来,且在此过程中,个体应对各种困境的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对自我的评价不断得到修正,最终完成自我与经验的统一,达到自我和谐状态。如果个体在应激状态下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困境时,自怨自艾,或退缩不前,或整日幻想,短期内也可获得一种自我的和谐,但这种和谐是不稳定的。一旦客观环境的变化超出了个体经验的范围,就会因为缺乏有效应付复杂环境的经验,陷入不和谐状态。如此循环,必然会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因此,应注重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培养,使其养成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应幻想或逃避。

     4 参考文献

    [1] ROGERS CR.A 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In KOCH,S(Ed.).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New York:McGraw Hill,1959:184-256.

    [2] FOLKMAN S,LAZARUS RS.Coping as mediator of emotion.J Persona Soc Psychol,1988,54(3):466-475.

    [3] FOLKMANS,LAZARUS RS,DUNKELSC,et al.Dynamics of stressful en-counter:cognitive appraisal,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J Personal& Soc Psychol,1986,50(5):992-1003.

    [4] CASSIDY L,MEADOWS J,CATALAN J,et al.Are reported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recurrence of genital herpes.Geni-tourin Med,1997,73(4):263-266.

    [5] EDWARDS JR,COOPER CL.Research in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Psycholog Med,1978,166:307-316.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122-317.

    [7] 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19-22.

    [8] 李彦章,李敏,冯正直.军医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4(6):1144.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 475000;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