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50494
大连市1991-2005年中小学生死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9年第1期
大连市1991-2005年中小学生死因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大连市区中小学生死亡原因及趋势,为制定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大连市区1991-2005年中小学生全死因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并描述死亡地点、诊断医院、诊断级别等死亡特点。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死亡率为33.27/10万,男性为37.76/10万,女性为28.55/10万,占全人群的死亡构成在15 a间下降了57.77%。前3位死因为损伤中毒、肿瘤、先天异常,其中损伤中毒的APC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2);而损伤中毒中,前3位为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结论 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妊娠期医疗保健,以降低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是有效降低中小学生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死亡原因;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66-02
, 百拇医药
    中小学生作为特殊人群,其健康和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控制疾病与伤害,减少死亡,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大连市死因监测资料对1991-2005年中小学生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自1991年始,大连市内5个区成为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18个大城市死因监测点之一,定期与公安、民政、医疗机构等部门核对,资料经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验收合格。 收集1991-2005年市内5个区居民的《死亡证明书》信息,截取6~18岁中小学生死亡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大连市公安局。

    1.2 方法 死因分类编码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报表分析软件使用DOS版GMFP(1991-2001)及ACCESS版的DeathReg 2002(2002-2005)系统。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通过对死亡率的对数转换和病例数加权的线性回归分析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对回归系数的通用指数运算获得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2]。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粗死亡率 1991-2005年大连市中小学生共死亡1 272例,平均死亡率为33.27/10万。其中男生740例,死亡率为37.76/10万,APC为-1.78;女生532例,死亡率为28.55/10万,APC为-0.90。男、女性别比为1.32∶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中小学生死亡占全人群的比例由1991年的1.07%(100例)下降到2005年的0.45%(61例),下降幅度为57.77%,年均下降4.10%。见表1。

    2.2 死亡时间趋势 15 a来,中小学生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3.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10)。主要死因中,损伤中毒(也称意外)的下降幅度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2),年均下降2.96%,男性尤为明显。见表2。

    2.3 死因顺位 15 a来,大连市区中小学生主要死因为损伤中毒(意外),占全部死因的46.93%;其次为肿瘤,占23.51%;第3位是先天异常,占7.08%。男、女顺位相同。前5位死亡1 083例,占总死亡的85.15%。见表3。
, http://www.100md.com
    2.4 主要死因

    2.4.1 损伤中毒(意外) 15 a间,损伤中毒共死亡597例,其中男生377例,女生220例,男、女性别比为1.71∶1。交通事故为大连市区中小学生损伤中毒的首位死因,占损伤中毒的32.16%(192/597),男生123例;第2位是淹死,占损伤中毒的19.10%(114/597),男、女性别比为6.13:1,主要集中在7~10岁;第3位是意外中毒,占损伤中毒的16.25%(97/597),男生48例;第4位是自杀,占12.73%(76/597),主要集中在15~18岁。

    2.4.2 其他死因 15 a间,肿瘤死亡299例,主要死因是白血病,占肿瘤死亡的51.83%。先天异常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要死因,占先天异常的54.44%。

    3 讨论

    1991-2005年大连市区中小学生平均死亡率(33.27/10万)明显低于全国2000年中小学生死亡率(57.68/10万)[3]。前3位死因为损伤中毒、肿瘤、先天异常;前3位损伤中毒为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不同于全国伤害(也称损伤中毒)的死因顺位(1991-2000年我国中小学生第1位死因是淹死)[3],与上海市伤害死亡顺位相同[4],这与大连和上海交通比较发达,交通事故成为首位伤害死因有直接关系,同时大连市城区河流较少,导致淹死相对较少。大连市中小学生的伤害死亡率高于上海市[4](上海市2001-2004年伤害年均死亡率8.68/10万,大连市同期为12.72/10万),与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中小学生的安全认知水平等都有关系。
, http://www.100md.com
    在我国, 1~4岁、5~9岁、10~14岁和15~34岁年龄组人群的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分别为33.8%,56.6%,45.5%和52.0%,伤害是严重危害少年儿童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5]。由于我国的经济、文化、传统习俗的特点,使中小学生的伤害水平处于较高状态[6]。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特点,动员全社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早期安全教育,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减少交通事故等意外发生;同时加强围生期医疗保健,降低白血病和先天异常的发生率,是降低中小学生死亡率、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关键[7]。

    4 参考文献

    [1]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9-801.

    [2] 李志辉,罗平,主编. 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27-334.
, 百拇医药
    [3] 杨功焕,主编.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36-168.

    [4] 冯晓刚,杨青,陈依.2001-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5):203-205.

    [5] 杨功焕,周脉耕,黄正经,等.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93-198.

    [6] 张立新. 儿童意外伤害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中国妇幼保健, 2005,20(11):1 048-1 049.

    [7] 李有芳.上海市宝山区1995-2003年学生意外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419-420.

    (收稿日期:2008-05-19;修回日期:2008-09-24), 百拇医药(林 红 张莉梅 王智勇 赵喜桂 王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