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48267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前沿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9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G 478 G 62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099-07

    【关键词】 危险行为;人群监测;干预性研究;青少年

    1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定义和指标体系

    凡是给青少年的健康、完好状态乃至对成年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通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adoles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1]。我国“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以下简称2005年调研)依据该定义,建立较完整的指标体系[2]。尽管根据青少年认知特点,初中、高中、大学版问卷内容有所不同,但该指标体系贯穿始终,分以下7类:(1)导致各种非故意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的行为,如车祸、溺水、跌坠伤、砸伤、穿刺伤、爆裂伤等。(2)导致各种故意伤害(intentional injury)的行为,由3部分组成:一是打架等校园暴力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安全感;二是自杀、自伤、自残、离家出走;三是反映内在心理-情绪障碍的外在行为表现,如孤独、精神压力、失眠、伤心绝望等。(3)物质成瘾(substance abuse)行为,如吸烟、饮酒、滥用药物(包括精神活性药物和毒品)、滥用吸入剂(如汽油、胶水、涂改液等)。(4)精神成瘾(psychiatric addition)行为,如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等。(5)导致性传播性疾病(包括HIV感染)和非意愿妊娠的性行为,如针对高中生的边缘性行为、过早性行为;针对大学生的多性伴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被迫性行为、非意愿妊娠等。(6)不良饮食行为,由3部分组成:一是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食物等易致肥胖的饮食行为;二是各种易导致营养缺乏/失调的行为,包括不喝牛奶/豆浆,少吃蔬菜、水果,偏食,过多吃零食等;三、各种盲目或不健康减肥行为。(7)缺乏体力活动行为,从动、静两方面反映。前者包括不上体育课,体力活动不足,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不足;后者包括看电视、上网时间过长,其他静态活动(如课外作业、补习)时间过长等[3-4]。
, 百拇医药
    上述指标在形成过程中汲取了美国YRBS(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的大量经验。但对照YRBS问卷可发现,其指标体系分6类:(1)导致非故意伤害和暴力的行为;(2)吸烟;(3)饮酒和其他物质滥用;(4)导致非意愿妊娠和性传播性疾病的性行为;(5)不健康饮食行为;(6)缺乏体育锻炼/体力活动行为。换言之,和我们2005年调研在结构上既相似也有明显不同。我们的修改目标是:首先,问卷涉及的危险行为应有明确的健康指向性。YRBS问卷的前4类指标直接指向美国青少年的前4位死因(车祸、其他非故意伤害、暴力和自杀);后2类指向美国慢性疾病的主要死因,尤其与肥胖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5]。我们则针对当时中国刚出现的疾病谱重大变化(伤害取代躯体疾病,成为学龄儿童少年的首位死因),矛头直接指向伤害;同时兼顾物质性、精神性成瘾行为,以及伴随迅猛都市化进程而出现的生活方式改变。为此,我们保留了大部分与YRBS相同的内容(如校园暴力、故意伤害行为、性行为、不良饮食行为等),为进行国际比较创造条件;同时对物质性和精神性成瘾行为进行了有机整合。其次,指标须符合国情。例如,YRBS将致车祸行为用坐车不系安全带、骑车不带头盔、乘醉酒者驾驶的车等指标反映,而我们根据中国青少年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代之以步行乱穿马路、各种骑自行车危险行为等。又如,YRBS将看电视时间过长作为缺乏体力活动的主要指标,而我们根据中国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等特点,增加了课外作业、补课和周末上各种名目补习班的时间等内容。YRBS根据美国人群肥胖泛滥的特点,将目标集中于易导致肥胖的饮食行为;而我们针对中国青少年人群中与肥胖同时存在的营养不良现象,增加了易导致营养不良的相关指标。2005年调研的最终结果表明,这些修改是必要的、成功的,为实现预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百拇医药
    2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和监测

    2.1 调研和监测的不同工作思路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过程可简而概之为调研→监测→干预。调研是监测的基础和必备前提,有点类似于健康教育评价中的“需求评价”(收集信息和基线状况,了解青少年人群的实际需求),同时兼顾“过程评价”内容,如检验设定的教育干预活动内容和方法;观察、分析促成和阻碍因素;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及时修正原先的规划和设计,保障活动的顺利实施[6]。监测通常是政府行为, 指对人群(有关健康危险行为)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系统、连续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利用过程。定期监测本身就是一个干预过程。通过分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人群变化趋势和特征,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尽快加以实施,再通过今后的监测过程将这些策略、措施逐步加以完善,最终实现全面控制、减少、消除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发展,达到促进青少年人人健康的目的[7]。监测特别注重于所获数据的有效性(valid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可操作性(feasibility),对监测样本的构造,指标体系及其定性、定量方式,分析方法等有比调研更严格的规定。
, http://www.100md.com
    2005年调研为实现上述目标,经过3年努力解决了5个核心问题:(1)确定抽样人群的组成框架,包括人数、所在地区和学校、年龄、年级及包括家庭背景在内的其他社会人口学特征,使样本具有全国和抽样地区的代表性。(2)确定健康危险行为的分类和指标体系。(3)规定统一实施时段、步骤和方法。(4)通过预实验,对问卷的可行性、重测信度、效标效度等进行检验。(5)建立完整的包括现场检测、数据录入清理、逻辑检验等质量控制体系。该调研获得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领导的全力支持,由疾控局以重点项目方式全额提供资助。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青海、新疆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疾控中心积极参与,保障了2005年调研的全面成功[8]。

    2.2 监测目标必须直接指向行为 要想使所进行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或监测实现预期目标,无论设计者或执行者都应掌握正确的理念。其核心要点是:无论项目设计、指标设置或资料分析,目标都应明确指向“行为”。这和传统的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and practice, KABP)有本质差异。通过KABP问卷可广泛了解个体青少年的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信念或意向,但不能准确描述他/她及其所属群体是否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健康危险。这正是行为问卷的长处,因为它可使干预最大限度地接近青少年行为本身,同时使对干预效果的评价建立在可靠的循证医学基础上。道理很简单:我们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改变行为(减少、消除健康危险行为,建立和巩固健康行为)。尽管知识的获得、信念的建立很重要,但只是其过程和环节。虽然涉及的危险行为表现千差万别,但都应符合以下行为学特征:(1)和家庭、学校、社会乃至个人的期望产生方向性偏离。(2)不一定直接导致患病和死亡,但对他人的健康、社会的安定造成危害,对自身则产生即刻或深远的不良影响。(3)多数青少年可能没有健康危险行为,或仅有其轻微表现;但对那些有严重表现者而言,这些行为通常具有(群体)聚集性和(个体)多重性。本期重点号系列论文所揭示的,正是部分危险行为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以吸烟为例,群体聚集性表现为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西部>中部>东部。个体集聚性的表现,如不良饮食行为,女生由频繁吃甜点心、偏食、不吃早餐、不健康减肥行为等组成的指标体系上表现得比男生更明显。2类聚集性还表现在不同危险行为之间。例如,吸烟和药物滥用密切关联,烟草被称为“吸毒的入门物质”[9];过度饮酒则常直接导致暴力、车祸和危险性行为[10]。这也是为什么无论美国的YRBS和我国的健康危险行为调研都将吸烟、过度饮酒视为重点分析指标的原因。(4)问卷所揭示的危险行为及其程度呈双向性(有“正”、“负”之分)。例如,针对“你是否曾去不安全水域游泳”问题,回答“是”为负向,因为它导致溺水伤害;而自“你是否经常喝牛奶”的问题回答“是”为正向,因为常喝牛奶可摄入大量营养素。同样,回答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越低(向左)和回答吃西式快餐的频次越高(向右)都提示行为的危险程度越高。, http://www.100md.com(季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