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817680
C-反应蛋白在大中专学生肺结核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9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2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28-01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结核,肺;学生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能在Ca2+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的物质[1]。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平均值约为3.5 mg/L),当有急性炎症、创伤和冠心病时,血清中CRP浓度升高[2],尤其在细菌性感染时升高更为显著。炎症开始后6~12h即可检测到血液中升高的CRP,48h达到峰值。随着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CRP浓度降至正常水平;但是CRP的半衰期较短,仅为4~6 h[4]。血清中CRP含量的变化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并且与其他许多急性时相蛋白相比,病理状态时的CRP浓度可升高几百至上千倍。因此,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临床应用相当广泛[3]。本研究采用免疫学方法分析大中专学生肺结核患者血清中CRP浓度,旨在探讨血清CRP检测在大中专学生结核病诊断的临床意义,为大中专学生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提供一个快速、简便、灵敏的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肺结核组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1岁。疾病诊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中的结核病诊断指南和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选取健康大中专学生体检正常者,其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mL,用2000IMMULITE化自动发光仪测定血清CRP浓度。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两样本均数的双侧t 检验。

    2 结果

    100例健康体检者血CRP质量浓度为(3.4±0.5)mg/L,50例肺结核患者血CRP质量浓度为(19.5±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当有钙离子存在时,能够与细菌、真菌等体内的多糖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细胞间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溶解靶细胞。同时出现一系列的全身反应,如发热、免疫反应增强等急性时相反应,CRP的水平与炎症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5]。CRP在血清中的含量不受红细胞、血红蛋白、脂质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

    本研究中,50例肺结核患者有40例血清CRP浓度升高,阳性率达到80%。1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CRP浓度升高幅度显著,考虑和人体感染结核菌后,结核菌繁殖而引起肺组织的特异性反应一般是较为缓慢的发病过程有关。组织的炎症损伤诱发肝脏合成CRP增强,CRP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若在结核感染的基础,再合并急性细菌感染,组织损伤的程度会明显加重,导致肝脏合成CRP的显著升高,与临床上合并感染患者病情较重相吻合。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核象的变化、ESR和CRP4个指标中,CRP是比较敏感和实用的指标,对临床上细菌感染有一个先驱的预报作用[6]。因此,临床上对血清中CRP含量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结核病病情的依据之一,同时监测治疗过程中血清中CRP浓度变化还可提示疾病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检测值并没有降至正常,分析其原因有:(1)合并的感染未能控制;(2)患者原发耐药,抗结核治疗结果欠佳,持续排菌;(3)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或发生医院感染等。当合并某些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也可以引起血清中CRP含量显著升高,故在疾病诊断及病情预测时要加以区别。综上所述,在排除其他引起血清中CRP升高的因素后,CRP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疗效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王亚娟,胡翼云,杨永弘. 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85-186.

    [2] 邱清芳,丁兆明,王波涛.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河北医药, 2003,25:193.

    [3] 耿素珍.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8,6:659-660.

    [4] 张琳. 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进展.河北医药,2006,28(6):519-521.

    [5] 王军.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肺炎中的应用.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4,6(10):75.

    [6] 巫向前.临床检验结果评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50-451.

    (收稿日期:2009-07-20), http://www.100md.com(贾建民 孟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