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90030
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杨玉谨
第1页

    参见附件(1199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性,以促进青海高校的体育发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青海高校383名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民族学生在对体育锻炼价值、习惯、评价、参与锻炼的目的、锻炼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特点、地域特点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结论 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有明显的民族差异。

    【关键词】 体育运动;态度;对比研究;学生;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78-02

    青海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5%,其中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混居,有着特殊的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域特点、宗教信仰(主要有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 长期多民族混居的文化背景等是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的重要因素[2]。本文旨在了解这些因素对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为青海高校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改革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青海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师范学院、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按藏、回、其他少数民族、汉族各100名,男、女各半,抽取4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毛荣建2003年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3],该量表含8个分量表,分别是行为习惯(锻炼活动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模式)、目标态度(个体在不同的概括水平上对锻炼的肯定、否定或中性的评价)、行为认知(个体对参与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确定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的评价)、情感体验(个体在参与锻炼时所体验到的情感体验或想到锻炼时所激发的情感)。主观标准是指个体参与锻炼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人(父母、长辈、亲密的朋友等)对参与锻炼的支持程度。行为控制感(个体对从事锻炼行为难易程度的知觉,感到参与锻炼是否有充分的自主权)、行为态度(个体对自己参与锻炼的肯定、否定或中性的评价)、行为意向(个体是否有参与锻炼的打算,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去参与锻炼,计划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经检验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4]。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3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率为9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9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