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89447
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郭巧芝 徐浩锋 宋秀玲 聂少萍 马文军 许燕君 许晓君 张玉润
第1页

    参见附件(2303KB,4页)。

     2.2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对潜在影响学生非致死性溺水的变量如学生性格、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经济、学生游泳技术、在无大人陪护下到非游泳区游泳的频率等变量逐个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按α=0.10水准初步筛选出与学生发生非致死性溺水有关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

    2.3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2。

    为进一步明确以上影响因素对学生发生非致死性溺水的作用,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以及把专业上有解释意义的变量“平时有无看护人”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后退法拟合主效应模型,入选标准为α=0.10,剔除标准为α=0.15。结果显示,与不曾去非游泳区游泳相比在无大人陪护下偶尔(OR=3.05)或经常(OR=3.58)到非游泳区游泳、与不曾在野外池塘/河流等水边或水中玩耍相比经常在开放性水域玩耍(OR=2.26)、与不会游泳相比游泳技术较差(OR=4.33)或技术一般(OR=2.00)均可增加学生发生溺水的危险性;与参加水上活动不穿救生衣相比平时不参加水上活动(OR=0.35)可降低学生溺水的危险。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男生非致死性溺水数明显高于女生,与我国2005年1~14岁儿童意外溺水死亡的结果[5]接近,提示男性是溺水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及杨芳等[6]的研究均显示,学生溺水最常见的地点为开放性水域,夏季和下午高发。这可能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游泳池等娱乐场所较为缺乏,家或学校附近的河流和池塘等水域就成了中小学生娱乐的主要场所有关。而夏季天气炎热、雨量丰富,且与学生放暑假时间相一致,因此往往成为溺水的高发季节。

    溺水与受害对象的高危行为密切相关[7-8]。本次研究也显示,无大人陪护下到非游泳区游泳可增加学生溺水的风险,且行为频率越高,危险性越高,偶尔、经常到非游泳区游泳与不曾去过相比,OR值分别为3.05和3.58;与未曾在野外池塘/河流等水边或水中玩耍相比,经常有此行为者有2.26倍的溺水风险,而偶尔有此行为因素并无统计学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03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