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8期
编号:11953263
某医科大学学生适应性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赵存喜 丁旭 张晨 武利平 陈同
第1页

    参见附件(2095KB,3页)。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集中自填问卷方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大学生适应性量表[4]、特质性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5]等。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共7个维度,分别为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准备、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其中正向叙述的题目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项分别记1,2,3,4,5分;反向叙述的题目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项分别记5,4,3,2,1分[4],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适应性越高。特质性应对方式量表(TCSQ)共20个条目,分为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2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从“肯定是”到“肯定不是”分5等级计分,分别计为5,4,3,2,1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10个条目,按照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总分越高,表明其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共33个条目,得分越高,幸福感程度越高。

    1.3 资料整理和分析 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核对。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大学生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各因子的年级分布特征,年级组间两两比较选用LSD法;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适应性与总体幸福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