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992506
我国中学生饮酒行为流行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季成叶
第1页

    参见附件(2552KB,4页)。

     2 结果

    2.1 曾饮酒率 中学生报告率男女都随年龄上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图1)。15岁(多数为高一)男、女生分别为62.3%和51.2%;此后男生持续增长,女生增速减缓。18岁男女生“曾饮酒”率分别为77.6%和61.6%(合计69.4%)。

    图1 我国各年龄男女中学生曾饮酒报告率

    2.2 目前饮酒率 表1显示,全人群目前饮酒率(除回答“0 d”者外,有频次差异)男、女生分别从12岁的20.8%和15.6%上升至14岁的25.9%和18.6%,16岁的39.3%和27.3%,18岁的47.8%和26.2%。高中生(15岁以上)无论男女都显著高于初中生。男高中生报告率持续上升,而女生高中阶段升势趋缓。报告率有地区差异:东部男、女生分别为34.6%和23.0%,中部35.6%和21.0%,而西部分别达43.1%和30.2%;西部显著高于东、中片。年龄越小,差异越显著:西部12岁男、女生分别达34.6%和26.6%,为东部(17.7%和12.7%)、中部(17.7%和13.2%)的2倍以上;差异随年龄有下降趋势,但直至18岁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指标同表1,以构成比形式揭示不同学校群体间在饮酒频次上的差异。频繁饮酒者(≥20 d/月)比例初中男生(13.7%)显著高于高中男生(9.8%),而高、初中女生(10.9%,11.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为初中生,重点学校频繁者比例低于普通学校,但“偶尔”者(1~5 d/月)相对较高。男、女高中生频繁饮酒者比例均为职业高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偶尔”者则相反。不过,3类高中女生仅有程度上的差异;重点高中女生尽管频繁饮酒者比例最低,但其“偶尔”者的比例却比普通、职业高中更高。 2.3 过量饮酒率 表3,4表明,多数中学生(男生84.1%,女生92.5%)无过量饮酒行为。但男女生“1~9 d”和“≥10 d”报告率都有随年龄上升趋势(尤以高中男生迅猛)。就重度过量饮酒率(≥10 d)而言,西部(男生5.5%,女生2.5%)成倍高于东部(男生2.8%,女生0.8%)和中部(男生2.3%,女生0.8%)。西部16岁男、女生重度过量饮酒率分别达7.9%和3.8%,均属我国中学生过量饮酒行为的相对高危群体。

    2.4 醉酒率 表5表明,13.9%男生和9.4%女生以往1 a内曾醉酒1~2次,而3.7%的男生和1.4%的女生曾醉酒≥3次。其中(重度醉酒率≥10次)西部(男生5.7%,女生2.4%)显著高于东部(男生3.3%,女生1.2%)和中部(男生3.1%,女生1.1%),年龄越小,差异越显著。轻度醉酒率(1~2次)也以西部为最高,但伴随东、中部学生随年龄的快速上升趋势,地区差异逐步缩小。西部16~18岁男生重度醉酒率都超过7%。

    图2表明,不同类型学校间中、重度醉酒报告率(尤其男生)存在显著差异:职高(男生7.2%,女生2.4%)>普通高中(男生4.9%,女生1.6%)>重点高中(男生3.9%,女生1.6%)>普通初中(男生2.3%,女生0.8%)>重点初中(男生1.5%,女生0.7%)。

    3 讨论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青少年过量饮酒,须建立在对饮酒行为的正确理解基础上。严格说来,本文所指过量饮酒属酒精滥用行为,但不能称为“酒精依赖”;后者不仅饮酒无度,且有身体依赖、心理依赖、戒断症状等临床依据,而这些仅靠问卷(偏重频次,缺乏量)无法获得。过量饮酒包括酗酒,但大多可无酗酒性狂暴行为。过量饮酒和成人一般饮酒也有区别。酒的品种、成分、含量、饮法各异,加之敏感度、耐受量等个体差异,其健康影响不能一概而论。第58届世界公共卫生大会(2005)在审议酒精危害的证据时明确指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其生理效应复杂。它确可扩张血管、促进血循环、防寒御冷、调整情绪,甚至提供某些营养素(如啤酒、葡萄酒),但都不能掩盖其细胞原浆毒(致畸物)的本质。长期、过量饮酒无论对成人和青少年健康都有危害”[9]。且不能默认青少年像成人那样“适度饮酒”,原因是:一,饮酒对其发育中机体的危害远大于成人;二,青少年通常缺乏自控能力;三(也最关键),青少年处于行为形成关键期,此时养成饮酒习惯者比他人更易发展为酒精依赖者[10]。为此,本研究指标分两类:“曾饮酒”和多数“目前饮酒”者只属饮酒;后者中的频繁饮酒者、“过量饮酒”和“醉酒”(不分轻、重)才属饮酒性健康危险行为。

    研究表明:(1)我国不同群体中学生曾饮酒率都很高,应届高中生70%有饮酒史,提示早期接触酒的概率较高。(2)男生36.4%,女生23.8%目前饮酒;尽管初中生目前饮酒率低于高中生,但其频繁饮酒者比例却接近(女生)或高于(男生)后者。(3)重度饮酒率(连喝5杯以上≥10 d)男、女生分别为3.3%和1.2%。(4)男、女生分别有17.6%和10.8%以往1 a曾醉酒,3.7%的男生和1.4%的女生醉酒≥3次。(5)饮酒率、过量饮酒率(尤其男生)随年龄的迅猛上升趋势,西部显著高于东、中部(年龄越小越明显),学校类型间的差异(如职高>普高>重点高中)等现象都应引起重视。(6)西部高中男生各指标都显著较高,是过量饮酒的高危群体,也应是干预重点人群。尽管我国中学生过量饮酒行为现患率相对不高(84.1%男生和92.5%女生无过量饮酒),显著低于美国(男、女过量饮酒率都超过15%)[11]、欧洲等许多发达国家(醉酒率男≥28%,女≥25%)[12],但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蒸馏酒生产国,饮料酒产量1978-2008年期间增长17.4倍;年生产总值超过4 500亿元,净赢利率年增15%。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人际交流增多,酒消费量上升迅猛。青少年过量饮酒的普遍化、低龄化和程度加剧现象令人担忧。如北大儿少所2005和1999年在相同地区调查比较,初一、高一目前饮酒率6 a内都增长1倍;初次饮酒半数年龄从12.1岁提前至10.5岁[10,13]。WHO在描述发展中国家饮酒状况时专门提到中国:15~29岁的年轻人1994-1996年人均酒消费量比1970-1972年增长4倍;2001年该群体人均年酒类消费量达4.47 L,男性13.4倍于女性[14]。从这些发展趋势可看出,今后我国控制青少年过量饮酒工作将面临更艰巨的任务,时不我待。

    青少年过量饮酒是众多环境因素的综合体现:(1)社会文化。我国以酒助兴、表示友好的酒文化根深蒂固;赞颂酒的诗词、文赋、艺术俯拾皆是;社会对酒的赞颂远超过鞭笞。人们把饮酒视为社交礼仪需要。耳濡目染,使青少年产生错觉,即办事需先喝酒;豪饮是哥们关系“铁”的表现。(2)社会观念变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成年人晚餐时小酌一杯,消困解乏,缓解紧张压力。他们多能自我节制,但不考虑对青少年的影响。近年来时兴的“毕业狂饮”多为家长默许,认为只是一时兴至,然而许多青少年正是以此为发端,伴随升学后的环境变化和成人压力的减少,逐步进入饮酒行列。大多数成人坚决反对青少年吸烟,但对其饮酒格外宽容。有研究将父母都不饮酒且反对的青少年过量饮酒可能性定为1,则父母有人喝酒,可能性将升至2.2;父母无所谓者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2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