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91560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姚晓琳,刘 洪,郭 成
第1页

    参见附件(2095KB,3页)。

     2.3 影响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相关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对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的主要变量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和是否恋爱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011,P=0.030);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和是否恋爱存在交互作用(F=3.490,P=0.016)。其他影响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2.4 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相关分析 领悟社会支持的总分、家内支持、家外支持与社交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6,0.446和0.515(P值均<0.01)。

    2.5 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自尊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社交自尊总分为因变量,以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内支持、家外支持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标准为0.05。结果表明,家外支持与家内支持依次进入回归方程。见表2。

    3 讨论

    大学生社交自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以往研究一致[9]。男生,一、四年级学生,独生子女和城市学生的社交自尊显著偏低;男生、理科生、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显著偏低。这一结果提示,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自尊及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男生,一、四年级学生和独生子女以及城市学生应是特别关注的群体。

    本研究中,男生的社交自尊显著低于女生,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并不一致[1,10]。以往研究认为,男生的社交自尊要高于女生,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传统文化影响下男女观念、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以及男女两性的社会化过程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取向有关[11]。关于大学生的自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要做具体分析。 由于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剧,人们在男女角色的承担上已经不再固守以往旧有观念。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攀升,女性体会到更多的社会认同,也更多地肯定自我价值,不再依附于男性。反而社会压力给男性带来更多的社会责任,更难体会积极的自尊情绪。在本研究的自尊测量问卷中没有明显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调查结果性别差异是不同的也可以理解。未来研究需要在这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探索。另外,本研究表明男生领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少的社会支持,这可能是由于女大学生对别人给予的社会支持比男生感受更深刻,而男大学生对别人给予的社会支持没有女生感受深刻。因此,男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比女生少[12]。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交自尊的性别差异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研究结果表明,非独生子女的社交自尊高于独生子女,这可能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们更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被他人接纳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寻求帮助,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城市学生的学习竞争更加激烈,与人交往的范围和程度更加狭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也倾向于更低,社交自尊更低也可以理解。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更少的机会从外界获得有益的社会支持,而社会现实又不断地冲击他们,使得其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更少,社交自尊更低,但这些研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佐证。

    在社交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上,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越强,其社交自尊的水平也越高。进一步回归分析揭示,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对其社交自尊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尤其是来自于家庭以外的朋友、同学及其他关系密切者的情感支持与协助,对社交自尊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一结果显示了领悟社会支持在个体身心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处于“准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普遍远离父母而开始独立生活,当他们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或感到无助时,这时身边的同学、朋友或老师及其他关系密切者成为其主要社会支持来源。另外,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的最主要社会源,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那些家庭支持功能良好的大学生,由于在家庭中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认可,能独立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并学习如何适应和处理家庭变化,因此掌握了更高的社会交往技能。当他们进入社会后,也能更好地与人交往并体验到自我价值感,获得更高的社交自尊。提示大学生在社交自尊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与其不健全的家庭支持存在一定关联。改善其家庭功能尤其是社会支持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社交自尊[1]。这一结果提示,领悟社会支持对提高社交自尊有较大作用, 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培养和完善, 让大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从而使大学生的心理得到更为健康的成长。

    4 参考文献

    [1] 罗丽芳,陈梦华.大学生的社交自尊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43-45.

    [2] 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47-48.

    [3] 王涛,席波,王翠丽,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33-534.

    [4] LAKEY B, DREW JB. A social 2 cognitive processes i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PIERCE GR, LAKKEY B, SARASON IG, et al. Sourcebook of social support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7.

    [5] 叶俊杰.领悟社会支持、实际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心理科学,2006,29(5):1141-1143.

    [6] BRISSETTE I, SCHEIER MF, CARVER CS. The role of optimism in social network development,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during a life transitio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