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91979
江西某高职院校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刘叶建,熊良圣,崔明辰
第1页

    参见附件(1320KB,2页)。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574.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93-02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回归分析;学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腹痛、腹胀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1]。国内已有学者对18岁以上人群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2-3]。为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IBS患病情况及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职在校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10-11月对江西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江西省某高职院校9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82份,回收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为97.76%。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9.68±2.14)岁,其中卫生类专业学生546名,其他专业学生414名;一年级学生385名,二年级学生575名;男生392名,女生568名。

    1.2 方法 由学校内科和心理学教研室13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向被调查者说明问卷填写的意义和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调查项目的含义后再填表。调查问卷由胃肠道健康状况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组成[4]。调查表为多维评定,调查内容包括饮食习惯、诊断标准(罗马Ⅲ诊断标准[5])、致病相关危险因素、胃肠道症状等。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进行评分:SDS标准分<53为无抑郁,SAS标准分<50为无焦虑;53~59为轻度抑郁,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抑郁/焦虑;≥70为重度抑郁/焦虑。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IBS患病情况

    2.1.1 总患病率 被调查者中IBS患者总数123例,总患病率为12.81%。其中男生49例,患病率为12.5%;女生74例,患病率为13.03%,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不同专业与年级患病率 卫生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IBS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IBS患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IBS致病相关因素 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精神心理异常、喜食辛辣、冷食、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遗传等18项因素在IBS组中的发生频率均明显高于非IBS组(P值均<0.01)。为进一步探讨主要相关因素,笔者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异常、服用NSAID、食物过敏等因素与IBS高度相关,其OR值均大于1,但是否为因果关系须进一步研究,见表2。

    2.3 IBS临床症状分型及就诊意识

    2.3.1 IBS临床症状分型 在被调查的123例IBS患者中,腹泻型占18.34%,便秘型占47.51%,混合型占34.25%。

    2.3.2 就诊意识 在123例IBS患者中,因腹痛、腹胀和大便异常而就诊的患者占31.04%。经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卫生类专业学生就诊率为63.27%,其他专业学生的就诊率为3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二年级学生的就诊率分别为46.53%和5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IBS患者与非IBS患者精神心理异常比较 经研究显示:IBS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为49.42%,明显高于非IBS患者(26.82%),见表3。

    3 讨论

    IB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腹痛、腹胀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北京地区的潘国宗等[2]和广东地区的熊理守等[3]的调查结果表明,按照罗马Ⅱ标准报道的患病率分别为7.32%和5.63%;欧美报道普通社区人群的发生率在10%~20%之间[6-7]。美国高校符合罗马Ⅱ标准的IBS患病率为10.92%,并认为其发病与忧虑、焦虑、神经质、内脏感觉敏感相关[8]。国内华中科技大学对在读不同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IBS患病率为15.41%,并认为其发生与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及心理精神因素相关[9]。

    本研究结果表明,IBS总患病率为12.81%,高于一般社区普通居民的患病率,这可能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器官系统功能完善期,以及学业负担过重、未来就业压力、家庭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困惑等原因有关;卫生类专业学生IBS患病率低于其他专业学生,这与沈蕾等[7]的调查结果相符,可能与卫生类专业学生医学知识较为丰富,更能合理地调解情绪并做好自身保健有关;二年级学生IBS患病率高于一年级,原因可能为,在高职院校学制3 a的情况下,一年级学生由于刚从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解脱出来,心理处于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较轻,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较小,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好;而二年级学生学习任务则比较繁重,实习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等因素易导致情绪的抑郁和焦虑,说明精神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提示,卫生类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更应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本研究还观察到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服NSAID及辛辣饮食习惯等因素与IBS的发病密切相关,遗传及精神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可能也起重要作用。笔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高职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障碍倾向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抑郁/焦虑情绪障碍倾向,其中以学业负担、就业压力、社会关系紧张及情感问题等较为突出,且IBS学生高于非IBS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并因上述症状就诊率也较高,而当前高校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也说明了这一点[10]。故医务工作者在给予IBS学生必要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着重加强认知教育及心理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研室及辅导老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宣传及健康指导,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4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6-428.

    [2] 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3):26-29.

    [3] 熊理守,陈旻湖,陈惠新,等.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278-281.

    [4] 高健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