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84012
地震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叶运莉 刘娅 陈敏 张俊辉 杨超 刘潇霞 袁萍
第1页

    参见附件(1557KB,2页)。

    叶运莉 刘娅 陈敏 张俊辉 杨超 刘潇霞 袁萍 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华北石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摘要】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5.12"汶川地震灾区3所中学1 966名中学生,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3次自填式问卷随访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筛查阳性率和严重程度变化(2χ=65.440,48.368,P值均0.01)均呈下降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46)、居住地为农村(OR=1.28)、本人受伤(OR=2.46)、房屋财产损失(OR=1.67)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汉族(OR=0.66)、灾后时间越久(OR=0.73)、领悟社会支持越高(OR=0.97)是PTSD的保护因素。结论随着时间推移,灾区中学生的PTSD阳性率逐渐降低。应加强灾区学生尤其是PTSD高危人群和阳性人群的关注,增加其各方面社会支持。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社会支持 回归分析 学生 自然灾害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8SA093)

    【分类号】R749.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事件之后出现的常见而严重的精神障碍,以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情景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及对创伤相关情景的主动回避等为主要特征。PTSD可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