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96195
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谢传送 李晓驷 蔡翥
自我概念,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农村人口
第1页

    参见附件(1537KB,2页)。

    谢传送 李晓驷 蔡翥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合肥第四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农村中学生711名实施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59.7%的七年级学生处于同一性扩散—积极延缓的中间地位(D-M地位),明显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有12.2%的八年级学生处于权威接纳地位(F地位),15.5%的人处于积极延缓地位(M地位),明显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九年级有23.2%的人处于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的中间地位(A-F地位),明显高于七年级和八年级,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我同一性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间存在显著相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

    【关键词】 自我概念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农村人口

    【分类号】B844.2

    自我同一性包括了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感,是通过自我的综合作用,形成关于自己的个性、信念、目标、价值观的自我概念,并成为自我发展的标志和动力[1]。一般认为,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自己是谁”及“自己将来会怎样”的主观体验[2]
------
     自我同一性包括了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感,是通过自我的综合作用,形成关于自己的个性、信念、目标、价值观的自我概念,并成为自我发展的标志和动力。一般认为,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自己是谁”及“自己将来会怎样”的主观体验。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