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20672
高年级小学生校园欺负特点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胡芳芳 桑青松
第1页

    参见附件(2265KB,3页)。

    胡芳芳 桑青松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现状以及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以期为学校欺负干预实践提供事实资料和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O lweus儿童欺负问卷和P 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苏州市479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欺负行为随年级增长而降低,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欺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整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在行为、合群性及自我意识总分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欺负行为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欺负者自我意识最高,然后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自我意识水平最低。结论欺负行为与自我意识某些特质存在相关,在研究和疏导欺负行为的同时应结合性别和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关键词】 羞耻 自我概念 意识 对比研究 学生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AHSK07-08D10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YJAXLX001)

    【分类号】B841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之间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儿童间的欺负行为逐渐成为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研究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欺负行为是指有意造成他人伤害的行为,可以是伤害身体的,也可以是伤害心理的。根据O lweus[1]的研究,一般将欺负现象中的不同群体分为欺负者、受欺负者和
------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之问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儿童问的欺负行为逐渐成为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研究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欺负行为是指有意造成他人伤害的行为,可以是伤害身体的,也可以是伤害心理的。根据Olweus的研究,一般将欺负现象中的不同群体分为欺负者、受欺负者和旁观者三大类。此外,在受欺负者群体中,还有一小部分儿童表现出较多的攻击性和敌意倾向,被称作欺负/受欺负这个特殊的群体。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6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