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25801
小学生外向性行为问题干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梁修云 胡慧 易艳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梁修云 胡慧 易艳红 孟仙 王礼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目的探索预防性团体干预减少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试点小学三年级2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39名)和对照组(38名)。自制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干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家长版)、自编团体活动反馈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在攻击、违纪和多动方面的外向性行为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χ2值分别为27.10,11.59,10.71,P值均0.05),不同测量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儿童反映干预活动对自己有明显影响,并且非常满意。结论团体干预在改善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方面具有显著的短期效果,对于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为问题预防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行为 精神卫生 干预性研究 学生

    【基金】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YX11005)

    【分类号】G444;G625.5;R395.6

    儿童期攻击行为、青少年犯罪和成年期暴力行为已日益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1]。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行为问题高达20%,然而只有不到1/5的患者得到及时矫治[2-3]。中国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4],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团体干预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
------
     儿童期攻击行为、青少年犯罪和成年期暴力行为已日益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行为问题高达20%,然而只有不到1/5的患者得到及时矫治。中国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团体干预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本文通过探讨团体干预对于减少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