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325706
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马利军 樊金燕
第1页

    参见附件。

    马利军 樊金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摘要】目的研究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据。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农村地区1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严厉惩罚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严厉惩罚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而不存在年级差异。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受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同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 攻击 教育 统计学 学生 农村人口

    【分类号】G631;G78

    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内隐攻击性指个体通过内省或自我报告(意识层面上)无法识别或无法正确识别,却对个体行为产生潜在影响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倾向[1]。家庭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开始,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调查显示
------
     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内隐攻击性指个体通过内省或自我报告(意识层面上)无法识别或无法正确识别,却对个体行为产生潜在影响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倾向。家庭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开始,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调查显示,经常受到攻击的儿童容易导致情绪抑郁、焦虑、注意力分散、自卑孤僻、厌学,甚至自杀;而经常攻击他人者,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今后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屈智勇等研究发现,家庭氛围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显著的相关。因此,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行为,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教育依据。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对个体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探讨在农村文化的影响下,儿童成长尤其是攻击性表现和习得的特性,笔者开展了此项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