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新健康)》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3677
怎样改变习惯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0年第4期
     什么是“习惯”

    “习惯”从字面上看,由两部分组成。习惯习惯,首先是“惯”,也就是惯性,是照旧不变的倾向,是已经形成的模式。比如,一个每天喝咖啡的人,倾向于继续每天喝咖啡;一个经常抱怨的人,倾向于继续抱怨,因为他已经习惯于生活在抱怨的眼光和思维方式里。

    可以说,正是我们各自的,成百上千的习惯堆积在一起,才组成一个特别的我,一个特别的你,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自我。这些习惯打我们出生起就开始不断酝酿,逐渐养成,如影相随。所以,每一个习惯都是自我的一个剪影,就是我们自己。

    习惯难以改变

    正因为习惯就是自我的一部分,所以要改变它是很难的,一个经常抱怨的人停止抱怨是很难的,一个总是唠叨的人停止唠叨是很难的。

    这一点,人们在生活中深有体会。更何况有些习惯的惯性如此之大,既已形成的模式如此之坚固,以至于自己都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比如,有些人和别人说话时,一定要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说完,不管别人是否感兴趣。也就是不会根据情景灵活变化,及时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和内容。另外有些人和别人说话时,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能倾听。别人刚说两个字,他就打断人家。这两种习惯,都是与人交流的障碍,而当事人自己往往浑然不觉。

    习惯难于改变,还因为一个习惯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习惯“成套”的存在。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变全得变,这种牵连效应更增加了惯性。

    举一个例子,一个肥胖的女孩想要改掉吃零食的习惯,而吃零食已经渗透到她生活的每个角落。她无聊时会吃零食,空虚时会吃零食,心情不好时会吃零食,看电视时会吃零食……吃零食是她生活里最容易获得的快乐,除此之外,她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她没有什么朋友,很少社交,因为她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

    请问,她怎样才能改掉吃零食的习惯?如果她生活里其他一切都不改变,她的空虚无聊、缺少乐趣,是一股强大的惯性,很容易把她拉回吃零食的习惯里。

    然而幸好,习惯习惯,还有一个“习”的成分。也就是说习惯是习来的,是养成的,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一个习惯呢?

    怎样改变习惯

    改变的第一步,是觉察。觉察就是察觉到自己存在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觉察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说到这里,有人会发笑。不要发笑呀!我们很多人束缚在某个习惯里,自己却没有觉察,因为我们往往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而不太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以至于很多时候,觉察需要现实生活里实实在在的、痛到心底的事件(别人怎么说都没用)——直到撞了南墙,才猛然醒悟。

    还有,当下的觉察很难。我们往往是事后才觉察。比如生气,不知不觉中声音就高起来,说话就快起来,随后才突然发现,自己又在生气了。我有一个病人,晚上睡不着,不由自主的想第二天要发的一个传真,生怕自己会忘记做,第二天发完传真之后,才发觉自己之前的紧张非常可笑。

    为了使自己及时觉察,可以主动借用别人的眼睛。我用过这样一个方法,效果不错。有一天我对老公说:“如果你什么时候发现我生气了,就过来拎一下我的耳朵。”他很高兴满口答应。后来他真的过来拎过几次,每次我都是生气转为偷笑,家里气氛顿时缓和。如果一个妈妈对孩子说:“如果你什么时候发现我唠叨了,就过来亲我一下。”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的答应。下次孩子过来亲她的时候,她就会立刻知道自己又在唠叨。

    改变习惯需要有耐心。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旧的习惯不是一朝形成,也不会一朝去除。允许自己有时出现反复,只要通过不断的觉察,不断的回到想要的方向上来,就可以了。

    同时要有信心。因为总体趋势一定是旧习惯的惯性越来越小,新习惯的力量越来越大。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有太多的挫败感,而是把心理能量用于持续努力,直到能够享受突破旧习惯的引力带来的自由,并品尝到新习惯带来的新乐趣。

    同样的,帮助别人,例如帮助自己的孩子改变习惯,也需要耐心和信心,这样才能理解和包容孩子有时又犯错,并且不断鼓励孩子坚持新形成的好习惯。

    我们在一生中,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本身是一个奇迹。而获得多少新的生命力,似乎取决于我们自己在多大程度上以开放的心态去生活,包括改变习惯的愿望和能力。 (李会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