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新健康)》 > 201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964527
夏天如何防风湿寒湿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6期
     “蝼蝈呜,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淮南子》里描述的立夏节气刚刚到来,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些许的潮湿闷热。小满过后,南方就进入梅雨季节,北方也将迎来闷热的“桑拿天”。

    一到夏天,很多朋友都感觉到自己的全身特别困重,有的人发现早上起不来,勉强起床后则感觉四肢沉重;有的人觉得伸懒腰都不利索;有的人感觉吃饭没食欲;工作时头重如裹、效率低下,有时候内心还会升起无名火,烦躁不已。这些症状的发生与夏季暑湿偏盛以及天气多雨有关,同时也跟人们在夏季穿衣贪凉、饮食生冷脱不了干系,风、寒、湿邪纷至沓来,杂糅而作。

    如果刚立夏就感觉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是在提醒我们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调节自身免疫,以适应变化无常的天气。从中医角度来讲,要掌握如何祛湿(湿热、风湿、寒湿)除邪,应该先正确认识什么是“湿”邪。

    “湿”邪是什么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由于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其侵犯人体,最易损伤阳气。脾为阴土,乃运化水湿的主要脏器,性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外感,留滞体内,常先困脾,致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引起诸多病症,所以中医临床上常以健脾祛湿为治疗原则。

    “湿”邪的表现有哪些

    湿性重浊“重”,即沉重、笨重之意,指的是感受湿邪后,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后,大家就要开始反思和寻找感受湿邪的原因,尤其需要注意改善饮食及居住环境。

    湿性黏滞湿邪致病导致的患者临床症状多呈现出黏滞不爽的状态,如排出物和分泌物涩滞不爽;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大家经常说“风湿”“湿热”“寒湿”,可见湿邪作祟还喜欢夹杂其他致病因素,使病情更复杂、病程更漫长。

    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湿邪致病多导致身体下部出现相应症状,比如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此外,湿邪下注可导致淋浊、带下、泄痢等病证。

    风邪加湿邪是风湿吗

    古话说“无风不起浪”,风看似无形之物,其实对人身体的伤害却是很大的。中医里面有句话叫“风为百病之长”,风这个无形之物对身体的伤害是隐形的,且有一定影响力,再加上与湿邪夹杂,上下俱犯,使“风湿”病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慢性病代名词。

    祛湿的“四大名穴”,你知道吗

    其实,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健脾利湿的四大名穴,即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这些穴位在针灸临床治疗湿邪为病的使用排行榜上占据半壁江山。阴陵泉和三阴交是脾经穴位,具有健脾利湿之效;足三里和丰隆是胃经穴位,脾、胃两经相表里,足三里是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具有调理脾胃之效,丰隆是胃经的络穴,可治疗表里经疾患。时常按揉这四穴,可以改善身体困重的状态。

    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功能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能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滋阴泻热。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外侧,当犊鼻(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功能调理脾胃,补虚化湿。

    丰隆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中指)。功能和胃健脾、化痰利湿。

    按摩穴位有讲究

    在日常生活中除按揉法外,还可以试试艾灸这四大健脾祛湿名穴,比较方便的是艾条灸,其中悬起灸最适合大家白行操作,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后,与穴位保持一定距离,用食指、中指分张置于腧穴的两侧,用以感受灸热程度,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

    雀啄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后,对准穴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每穴可灸15分钟左右。

    回旋灸将艾条一端点燃,与穴位保持一定距离后往复回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钟即可。

    吃对了也能“除湿”

    中药里面有很多药食同源的东西,比如白扁豆、薏米、红豆、山药等。这些食物都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夏季经常食用,有助于祛除湿气。

    白扁豆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其营养丰富,具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可以用白扁豆煮水喝,补脾除湿效果极其理想。建议煮之前最好先把白扁豆泡一下,效果更好。

    薏米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好的薏米有一种药的味道,没有霉味也不长毛。薏米可以和赤小豆一起煮粥,单纯的薏米加赤小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

    红豆补血亦可除湿。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用红豆煮水喝,或者加上黑豆和绿豆一起煮水,可以很好地排出体内湿气。红豆还可以做豆沙,用于制作稀饭、甜品。但要注意不要买到赤豆,赤豆属于药类,吃多会中毒,一般很容易和红豆混淆。

    山药山药并没有直接除湿的功效,但是山药可以补脾,可以间接让体内湿气排出。山药可以炒着吃、炖菜吃,还可以做点心,也可以蒸熟蘸白糖进食。山药选择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比较好,既属于药食两用,补脾效果也会更好一些,而且还可以补气,比普通的家用山药更好。

    从中医角度来说,食疗只是治疗手段之一,所以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是不是因感受风邪、湿邪引起的身体变化,再决定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 (阮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