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343169
西酞普兰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钱宏阳 黄淑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癫痫伴发抑郁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46例伴发抑郁的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组同时服用西酞普兰,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行HAMD/HAMA 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AMD/HAMA 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癫痫伴发抑郁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西酞普兰; 癫痫 ; 抑郁症状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81-02癫痫患者中往往存在着抑郁症状,而且癫痫患者中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1] 。近年的研究表明癫痫和抑郁症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即癫痫患者中有抑郁症病史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抑郁患者中有癫痫病史的比例也比普通人群高[2,3] 。癫痫患者伴抑郁常常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且这类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5~25 倍[4] 。因此,对于癫痫的治疗,不仅要有效的控制癫痫发作,而且积极地辨认和控制该病所伴发的抑郁症状也很重要。但是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以降低癫痫发作的阈值,导致疾病恶化,导致了临床医生对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手足无措。而新一代抗抑郁药对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阈值影响极小,可以用于临床治疗。本文观察了西酞普兰与安慰剂对46例癫痫伴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 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癫痫伴抑郁障碍患者。癫痫发作类型按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的癫痫发作分类及1989年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的定义。(2) 符合CCMD - 3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3 ) HAMD 抑郁量表评分> 18 分(24 项) 。

    1.1.2排除标准: (1) 排除合并有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者,酒精和药物滥用者。(2) 年龄≦18岁者。(3)对既往治疗依存性不良者。

    1.1.3一般资料:本组为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癫痫伴抑郁障碍的患者,愿意接受此研究的患者共46例。确诊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3 例,男12例, 女11例; 年龄19~62 岁, 平均年龄(33.97±14.57) 岁;病程0.5~12年,平均(4.25±1.38) 年。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5.50±15.27) 岁;病程0.8~13年,平均(4.38±1.6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就诊前病程经t检验( t = 0.16 , t=0.17 , 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 两组治疗前的HAMD/HAMA 评分见表1 ,均有可比性。

    1.1.4辅助检查:血、尿、便及生化常规,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 和/或MRI ,排除其它脑器质性疾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根据病情及癫痫发作类型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所用药物有苯妥英钠、鲁米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和舒乐安定。除了6 例患者合用两种以上外,其余均单一用药。在控制抑郁症状方面,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每日晨起口服,起始量均从20 mg/d 开始,持续服用4 周,如HAMD 减分率<50 % ,则加至30~40 mg/d。对照组则采用相同剂型的安慰剂治疗。

    1.3判效标准: 均由另一位不知分组的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治疗前及治疗2、4、8 周末进行HAMD/HAMA 量表评分。根据治疗前及8周后的评分结果,显效(减分率>75%),有效(>50%),进步(>25%),无效(<25%)。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著性差异。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 评分比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8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西酞普兰在治疗癫痫所致抑郁障碍患者方面与安慰剂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2治疗组完成观察23例。对照组共完成观察23例。两组患者抗抑郁的治疗结果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头昏2例,视物模糊1例,口干3例。对照组则有头昏1例,口干2例。经χ2 检验,头昏、口干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均未发现有癫痫发作次数增加和病情加重现象。

    3讨论

    癫痫伴发抑郁症状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两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抑郁症的发病与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以及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所导致的这些递质合成减少有关,这也是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5] 。在临床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传统抗抑郁药物能够降低癫痫患者的抽搐阈值,因此癫痫是许多抗抑郁药物的禁忌症。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着实让临床精神科医生感到头疼。但新型抗抑郁药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Kanner 等[8] 研究发现新一代抗抑郁药并不增加癫痫患者的痫性发作次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1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