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343040
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王冰玲 王继华 伍尚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157-04

    血管瘤(hemangiom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该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应用黄体酮或接受绒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压及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可能与血管瘤的形成有关。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发生于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病变的60%以上。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但有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岁前消退,其余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目前认为,位于重要部位、生长迅速及影响美观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障碍的血管瘤应早期治疗,特别是适宜的药物治疗可促使血管瘤早期消退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通过激素、手术、激光、低温冷冻、硬化剂药物注射治疗等方法治疗血管瘤,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下对用药物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进行综述。

    1激素

    1.1作用机制: Takahashi[1]等首先提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瘤的血管形成有关。这一观点已被证实和广泛认可。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血管起始因子VEGF,TGF-b的表达,并阻止血管基底膜的降解[2]。目前主要认为糖皮质激素与雌激素竞争性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另外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抑制雌激素受体的活性,从而使雌激素作用减弱,而达到治疗目的。

    1.2用药方法: Zarem与Edgerton[3]于1967年首次应用氢化强地松治疗婴儿血管瘤,标志着使用甾体类激素治疗增生期血管瘤的开始。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已有多年,主要有泼尼松、强的松龙、强的松、倍他米松或地塞米口服全身用药及缩丙酮去炎松、倍他米松瘤体内注射等途径。目前国内比较认同的治疗方案为口服泼尼松(310~510mg/kg,总量不超过50mg),隔日晨起1次顿服,共服8周(第1~8周)。第9周减量1/2。第10周,每次服10mg。第11周,每次服5mg。第12周停服,完成1个疗程。如需继续第2、3疗程,可间隔4~6周重复。

    1.3适应症: Mulliken[4]认为口服激素治疗血管瘤应该只能在以下情况:(1)快速增长的血管瘤严重影响了面容。(2)反复出血、溃疡或感染。(3)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呼吸、听觉、进食、视觉)。对难治性、多发性、危重的婴幼儿血管瘤及因手术切除而带来损容或功能障碍病例也可应用。

    1.4不良反应: 激素治疗的副反应包括满月脸、水牛背和向心性肥胖、生长阻抑、胃肠道刺激症状及溃疡甚至穿孔、水电解质紊乱、血压增高、血尿糖增高、行为障碍及免疫抑制等。长期应用会产生感染、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等较严重的并发症[5]。

    1.5小结: 目前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血管瘤相对成熟,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首选方法。临床上口服和注射给药方法各有优、缺点,口服给药简单方便,复诊间隔时间长,患者易于接受,是公认的治疗真性血管瘤的首选方法,但长期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腔内注射,显效时间早,用药总量少,副反应发生率低为其优点,但对于不易注射的部位,增大了治疗的难度。

    2抗肿瘤药

    2.1平阳霉素/博来霉素

    2.1.1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含有A1~5多个组分,平阳霉素为博来霉素多组分中的单一组分A5,其作用机制与博来霉素相同。平阳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并且在DNA降解过程中产生自由基,通过自由基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作用,损伤内皮细胞并抑制其生长,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导致血管闭塞,血管瘤停止生长并逐渐消退,从而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6]。

    2.1.2用药方法: 平阳霉素可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肿瘤内注射或动脉插管等方式给药,以肿瘤内注射给药最为多见。郝冬梅[7]在临床上用平阳霉素8ml,用2~5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再加2%利多卡因1ml。从血管瘤外围0.5cm处正常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沿水平方向进入血管瘤,将药液直接注入瘤体内。注射量的多少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而定,瘤体小者注射到瘤体表面苍白为佳,瘤体大者可分点注射。勿在血管瘤表面进针,以免针眼出血、药液渗漏、降低治疗效果。成人每次剂量不超过8mg,小儿每次不超过4mg。注射一次未消退者可间隔15-20d重复注射。平阳霉素总剂量不能超过40mg。

    2.1.3适应症: ⑴适用于五官、颜面部、肛周、会阴部及关节附近的血管瘤的治疗;⑵较局限的小范围的血管瘤,对激光治疗或口服激素治疗效果欠佳或已处于消退期的患者⑶不宜手术切除及手术切除后将严重影响外观;⑷具有幼稚胚胎血管内皮特征的血管瘤。

    2.1.4不良反应: 全身使用时,白细胞减少、发热、肺炎、肺纤维化、局部溃疡渗液等现象。局部使用时一般不出现上述表现,全身反应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发热、食欲不振、皮疹、局部可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变硬、肿胀痛痒、溃疡不愈、角化增厚、组织纤维化、血管瘤局部坏死性溃疡以及瘢痕等。

    2.1.5小结: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副反应轻微,对肝、肾功能无损害,对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无损害,目前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复诊注射治疗次数较多,患儿配合较差等缺点。只要注药适当,大多数瘤体能逐渐萎缩消失,也不留瘢痕,保持较好的外形。平阳霉素用量不宜多,适合于中小面积血管瘤的治疗,对较大血管瘤最好与其它硬化剂合并或交替使用。

    2.2OK-432/沙培林

    2.2.1作用机制: OK-432/沙培林:OK-432是由人类A组酿脓链球菌低毒株制成的冷冻混合干燥制剂,最初作为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恶性肿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