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352368
如何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 2013年第1期
     【摘要】医学的迅速发展,为临床微生物学带来了许多依据与数据。所以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成为目前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就如何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作出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室;管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102-02

    虽然在发达国家因临床微生物学性质和任务的需要,微生物诊断,无论从专业设置、人员结构、工作程序等都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我国,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生物室管理方法十分必要。

    近年来建立的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工作模式,作为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改革工作模式中实行分级报告,加快检验速度,实行临床对话,打破“界面”现象,全面开展抗生素应用的实验监测及技术改革,实施全面及全程的质量控制等。实践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分级报告可克服传统微生物检验报告慢的弊端

    由于感染类型的改变,尤其是院内感染的增多,对细菌学诊断快速报告的要求更为迫切。快速报告是在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同时,将原有需经过长时间流程的一次性报告分多级报告。从标本进入实验室后,快速进行各项试验,随时将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价值的信息通报临床,通常分三级:

    第一级,早期报告。标本涂片、革兰染色及标本合格性评价, 0.5~2小时内报告。

    第二级,初步报告。培养的早期结果、快速鉴定和快速药敏结果, 12~24小时报告。

    第三级,终报告。细菌培养、鉴定、各种抗生素实验系统报告和分析评价。

    2 加强临床对话打破“界面”现象

    目前大多数微生物室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现有工作任务的要求,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医学、抗生素学、医院感染学和流行病学知识,缺乏介入临床意识,与临床严重分离。通常除完成日常技术操作外,很少了解病人的免疫状态和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少了解临床对实验结果的应用。甚至不能评价检查结果,造成实验资料的“浪费”。加强对话,强调实验室与临床相互渗透,通过各种途径与临床交流信息、介入临床,建立相互信任的依赖关系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具体实施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不定期编发《通讯》,向临床介绍各阶段感染病原谱、细菌耐药性资料、新项目推荐、医生问答等;参加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会诊,不定期巡查病人,结合检查结果,共同讨论诊疗方案;实验报告中,补充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对进一步检查以及抗菌药物合理选择的建议;组织小型报告会,向临床医师介绍微生物知识和技术进展;利用电话报告与医师互通信息、了解病情等。对话质量的高低,是体现实验室资料利用的标志。

    3 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

    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是抗生素使用混乱的地区之一,实验室指导尤为重要,微生物室的管理强调对抗生素实验进行重大技术改革和全面耐药性监测。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开展项目少,所监测的药物也不全,也很少将本实验室监测结果与国内外的结果进行比较。缺乏将个体检测数据,归纳为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的意识和能力。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直接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参与全球及我国细菌耐药性热点问题的研究,并采用先进的WHONET软件处理资料。

    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的指导,很大程度取决于报告速度,直接药敏试验(或快速药敏试验)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措施,是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工作模式的重要组成。此项技术与纸片扩散法(K-B法)有良好的一致性,能提前24~48小时报告结果,对指导临床抗菌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不仅对本单位抗生素应用的宏观指导和经验用药的参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地区流行病学提供资料。为处理和分析大量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可以使用WHONET软件。软件所具备的功能和所能提供的信息模式,科学地反映了细菌耐药性状况,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先进手段。计算机在临床细菌学领域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使细菌学资料能够系统化,并全方位的满足临床医生及卫生防疫、行医部门管理的需要。关于细菌耐药性热点问题的研究,是临床实验室不能忽视的。

    4 全程及全面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的质量控制不同于其它检验项目,针对其工作性质和任务,可以实行“全程及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指出:临床细菌学检验除参与各级室间质评活动外,室内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标本收集至检验报告和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之中,其中前后两个阶段渗入临床。标本收集的质量控制是影响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实验室可以制订《细菌学检查送检指南》,医师人手一册,经过实践和总结,可以作为规范列入专著,成为微生物检验质控的重要方面。标本检测过程的质量监测及报告发出后的结果解释、应用评价和信息反馈, 以及将细菌分离谱和耐药谱与国内外的比较等,均在此列。全面质控,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素质培养、工作环境及仪器状态的监测、培养基、试剂的监测、细菌鉴定考核、药敏试验质控等。

    5 结语

    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关系到医学检验的准确性,也关系到临床检测的真实性,所以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是不容怠慢的。对于如何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管理,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对以后管理临床微生物室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跃.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07(08)

    [2]娄峥,葛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2004(02)

    [3]杜海文.医院细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与健康. 2001(04)

    [4]吴炜,王传光,程锐,雷李培.麻醉科通气设备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9)

    [5]曹霞.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A]. 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

    [6]牛桓彩,张金菊. 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室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05)

    [7]张新秀.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05), 百拇医药(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