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2721072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理治疗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156-01

    1 DM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

    1.1 内疚、歉意,焦虑、恐惧心理 昂贵的治疗费使DM患者感觉愧对家庭,心里充满了内疚和歉意,长期处于自我封闭和压抑状态;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DM急性、慢性并发症的恐惧,故焦虑反应较普遍,比如情绪紧张、易激动、急躁等。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有的父母自己患DM,影响到下一代,认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而产生内疚心理。尤其对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感到恐惧,缺乏信心,担心胰岛素的“依赖性”,甚至把胰岛素等同于毒品。焦虑乃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威胁主要为躯体和心理受到威胁。这种生理及心理上的威胁往往是统一的,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病人在生理与心理再度达到安全稳定为止。

    1.2 悲观、自暴自弃、失望、绝望心理 DM患者考虑自己需终身服药,经济上负担加重,并且要注意控制饮食,不能像常人一样用餐,生活上增加了许多不便,工作上也受到影响。因忧郁、苦闷、情绪低落,对治疗中病情反复且罹患多种慢性并发症,患者心理承受力低下,出现神志不安,日常行为难以自理,有的甚至做出后事安排。因并发症出现的DM患者由于身体的种种不适,往往对治疗缺乏信心,而且这些患者一般年龄偏大,他们不愿改变生活习惯,让拘谨的生活方式和苛刻的饮食条件约束自己,导致病情日益加重,严重降低自己的生存质量。

    1.3 猜疑心理 怀疑猜测医生、护士、他人隐瞒病情,对周围的事情非常敏感,表现为对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效的怀疑,过分担忧副作用,导致身体怠倦,神志恍惚,身心疲惫。

    1.4 负性情绪 一般认为,情绪障碍对2型DM(T2DM)控制的影响机制是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可通过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糖激素分泌增加,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发生变化,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促发DM。有研究表明人处于焦虑状态时,血胰岛素含量减少,在感到孤独、绝望或抑郁时,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伴发DM。可见负性情绪又反作用于DM患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

    2 DM教育中心理治疗技能

    2.1 一般心理治疗 患者被确诊为DM或有严重的并发症时,一些人难以接受,表现为否认、愤怒、忧虑或抑郁。研究表明压力越大的患者往往无法进行系统的自我管理,导致饮食、用药、运动和血糖监测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导致血糖控制较差。故应针对不同病人心理问题和思想情绪,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对轻度患者进行一定的卫生宣教,解除他们对该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从健康保健、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5项措施入手,教育和培养患者良好的健康习惯,使其保持安定、平和的心理状态。在自觉信任、加强医患关系基础上,采用倾诉、支持和保证三原则,配合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使其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同时提高自控能力。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自身免疫力,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中、重度患者则宜向患者介绍DM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通过讲解让患者了解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及时了解病情是否加重及加重的表现,及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亲人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对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医护人员要多与DM患者的家属交流和沟通,向他们讲解病症的持久性、顽固性特征,以及科学、规律的饮食起居方式,让家属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照顾和护理患者。

    2.2 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

    2.2.1 对焦虑恐惧的心理状况干预措施 一方面,是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积极言行给予肯定,并放弃对消极行为的批评,只对积极的行为进行暗示和鼓励。另一方面,让患者直接充当积极心理护理的角色,使其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之间、家人之间建立起新型的信任关系。要求患者之间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积极品质,例如,通过对一些进行积极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的患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影响与鼓励其他患者,从而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恢复与提高他们认识现实的能力。具体措施有:①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患者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②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患者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病情造成的影响,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选择价廉效佳、口服方便、长效的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时针对患者拒药心理进行认知干预,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患者有信心坚持治疗。摆脱不良情绪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

    2.2.2 针对怀疑与不信任的心理状况干预措施 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患者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措施,通过此类与患者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有针对性的、直接的以及系统的提问方式,逐步使患者认识到信念或信念系统是引起情绪或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使患者对不合理信念产生动摇,从而消除患者的怀疑。DM心理问题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DM患者出现其他眼、肾、心、脑等严重并发症等而自虑。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心理问题,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向患者解释目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

    3 讨 论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DM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国际DM联盟(IDF)提出了DM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健康教育被公认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DM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其中抑郁是DM病人主要的心理障碍。

    关于DM心理状态的研究颇多,通过有针对性地对DM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可以减轻DM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对DM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从而打破恶性循环,对代谢控制以及并发症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心理治疗和护理作为基础治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必须与药物治疗并施,采取对机体治疗与精神治疗并施,相互配合;再者,不但要重视患者本人,还要其家庭、单位以及社会的关注、配合,在专科医生正确指导下,形成四位一体的支柱群体,开展了由临床医生、运动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组成的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百拇医药(郭立群 任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