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5年第2期
编号:12719028
化浊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影响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第2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化浊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清抵抗素(RE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对其降糖与抵抗素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浊毒内蕴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中药组服用化浊解毒方。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RES、HOMA-IR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指标、RES及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的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能与降低抵抗素有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抵抗素;胰岛素抵抗;化浊解毒方;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14-02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物质,具有胰岛素抵抗作用,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中药化浊解毒方对浊毒内蕴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清抵抗素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糖代谢的机制。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病例均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病人。

    2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中建议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世界卫生组织非传染性疾病监测部,日内瓦会议)。

    2.2 消渴病浊毒内蕴型诊断标准

    中医目前没有关于糖尿病浊毒内蕴型的确切诊断标准,故本试验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1] 及《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的相关内容,制定消渴病诊断标准如下:凡具有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而甜、形体渐见消瘦等证候者即可确诊。浊毒内蕴证中医辨证依据:主症为口干,口苦黏腻,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爽;次症为头身困重,倦怠乏力,皮肤褐斑或疖肿;舌脉为舌黯红,或见瘀点瘀斑,苔浊、黄腻或燥,脉弦滑或濡数。具备典型舌质和其它(症状和舌苔)至少4项,参考脉象,即可辨证[3] 。

    2.3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且生活方式干预后7.0 mmol/L≤空腹血糖<10.0 mmol/L;6.5%0.05)。

    3.2治疗方法

    西药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日本武田,15mg/片,批号:120911),口服, 30mg/日。中药组给予化浊解毒方(糖毒清颗粒,组成:黄连、大黄、姜黄、僵蚕、蝉蜕等,10g/袋,批号:111117),口服,20g/日。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

    3.3指标观察

    疗效性指标观察患者身高,体重,FBG、HbA1c、RES、HOMA-IR;安全性指标观察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并详细记录用药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胰岛素抵抗评价标准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公式计算,即HOMA-IR=FBG(mmol/L)×FINS(μmol/L)/22.5,作为评价标准。

    3.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不同中药组定量资料将采用xˉ±s(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符合正态分布, 使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由构成比或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两组治疗前后FBG、HbA1c水平比较

    如表1显示:治疗前,中药组与西药组FBG、HbA1c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HbA1c组内比较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4.2两组治疗前后RES、HOMA-IR、BMI水平比较

    如表2显示RES、HOMA-IR、BMI,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ES、HOMA-IR组内比较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BMI治疗后有所下降,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

    5 讨论:

    研究发现抵抗素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影响肥胖、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人体内抵抗素过度表达会导致血糖升高、弱化胰岛素功能,并从多个途径引发胰岛素抵抗[5]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也是多种疾病的共同土壤[6] 。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渴病记载首见于内经,如《素问?奇病论》所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所以,长期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失调,气机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壅滞而化生浊毒。痰、湿、浊毒等有形实邪阻遏气机,进一步影响气机升降,在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不容忽视。它们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影响着消渴病得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

    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我们在前期研究已证实化浊解毒方在改善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方面有很好的疗效[4] 。所以本研究进一步观察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与抵抗素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发现:中药化浊解毒方在降低FBG、HbA1c、HOMA-IR水平的同时,对RES有很好抑制作用,且与西药吡格列酮相当。故认为中药化浊解毒方其改善糖代谢、降低抵抗素作用,与降低抵抗素有密切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6.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21-126 .

    [3]赵伟,李双蕾,唐爱华,等.糖尿病浊毒内蕴辨证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5):25-26.

    [4]吴深涛,武娜杰,张罡,等.化浊解毒法对2型糖尿病葡萄糖毒性作用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5,(02):119-120., http://www.100md.com(王斌 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