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期
编号:13184919
百蕊草半寄生机制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罗夫来 郭巧生 王长林 张晓明
第4页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研究百蕊草半寄生机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电镜研究百蕊草根、茎、叶、吸器的显微结构和叶片超微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含量;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等生理参数日变化。结果:百蕊草叶肉细胞含有较多叶绿体,叶绿素含量丰富,叶绿体中具有完整的基粒类囊体系统,片层系统发达;百蕊草维管组织发达,根、茎木质部导管孔径较大,输导能力强;百蕊草侧根有许多圆球形吸器,吸器内维管组织发达,吸器探针穿透寄主根的表皮和皮层,直达髓部,在髓部吸器导管与寄主导管融合。百蕊草叶片光合能力强大,最大净光合速率可达7.06 μmol·m-2·s-1,水分利用率为0.735 mmol·mol-1,蒸腾作用白天变化剧烈,夜晚相对平稳,白天为7.20 mmol·m-2·s-1显著高于夜间,夜间为0.85 mmol·m-2·s-1。结论:百蕊草通过吸器从寄主体内夺取水分和养分;百蕊草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全部或大部分碳的自给。

    [关键词] 百蕊草;半寄生机制;结构植物学;光合作用

    檀香科半寄生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干燥全草,为我国民间常用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作用。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肺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1-2]。被称为“植物抗生素”[3],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对百蕊草半寄生机制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百蕊草组织结构和光合能力的研究,探讨了其对半寄生机制的适应性和适应机制。以期为该种植物的深入研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寄生植物的系统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百蕊草

    研究材料为采自江苏安徽等地的野生百蕊草和实验室盆栽百蕊草,选取正常生长的根、茎、吸器及成熟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原植物经南京农业大学郭巧生教授鉴定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T. chinense。

    1.2 解剖结构

    显微结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