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21期
编号:12637739
黄连须根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21期
     [摘要] 黄连Coptis chinensis是大量使用的中药材,连作障碍严重。试验在供试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连须根浸提液(REC),研究了它们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REC的土壤中,微生物碳氮量显著降低,细菌和放线菌比对照降低约60%,但真菌增加3倍左右。自生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均显著减少,说明土壤固(供)氮、溶磷、解钾、促生等功能受到抑制。REC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多样性,提高转化酶活性,降低脲酶活性,对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妨碍了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有序进行。此外,REC减少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PLFAs)种类,降低PLFAs总量,提高真菌/细菌PLFAs比值,说明REC在抑制细菌繁殖生长的同时,相对的增加了真菌数量,致使后续作物容易发生真菌病害。REC还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说明加入REC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使微生物种群减少,密度降低。因此,在黄连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造成连作障碍。

    [关键词] 黄连;土壤;微生物;酶
, http://www.100md.com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广泛用于肠道感染,对肺结核、猩红热、急性扁桃腺炎和呼吸道感染等也有一定疗效,是传统的大宗道地中药材[1-2]。在黄连种植过程中,通过茎叶淋溶,根系分泌和植物残体腐解等多种途径向土壤中释放小檗碱(berberine)、黄连碱(coptisine)、巴马汀(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和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小檗红碱(berberrubine)等化感物质[3]。其中,以小檗碱的分泌量最高,可达总分泌物的80%以上[4]。种植黄连后的土壤必须间隔2~3年才能再次种植,连作障碍极其严重。

    相对于棉花-小麦-棉花轮作,棉花连作使土壤微生物种群数减少36.5%,种群结构改变,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5];在牧草地和种植芒果的土壤中,微生物碳氮量和标记性磷脂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菜地,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也因种植作物不同而异[6];集约化农业生产降低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种群减少,合理轮作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有机质,满足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微生物活性与种群数显著高于单一种植[7];在黄花蒿种植过程中,所释放的青蒿素对土壤某些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种群结构改变[8];在种植丹参的根际土壤中,氨化细菌、固氮细菌、有机/无机磷细菌等显著减少,但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种群显著增加。因此可见,种植植物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深刻影响。
, 百拇医药
    目前,关于黄连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甚少,导致对其连作障碍的成因认识不足。此外,微生物是土壤酶的重要来源,其活性及种群对土壤酶产生潜在影响,而土壤酶催化土壤生物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有机质降解、硝化与反硝化、腐殖质合成等,故微生物活性、种群与土壤功能密切相关[8]。作者利用不同浓度的黄连须根浸提液,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它们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为揭示黄连连作障碍发生机制积累了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样品 供试土壤为西南大学农场的中性紫色土,质地中壤、pH 6.68、有机质20.03 g·kg-1、全氮3.32 g·kg-1、有效磷16.43 mg·kg-1、速效钾119.8 mg·kg-1。采集0~20 cm耕作层,拣去杂物,风干,过1 mm 筛,取250 g土壤于500 mL塑料杯中备用。
, http://www.100md.com
    供试黄连须根(fibrous root extracts of Coptis chinensis,REC)购自重庆市石柱县黄连有限公司,小檗碱50.20 mg·g-1,(80±1) ℃烘干,粉碎过2 mm筛。准确称取20.00 g,加1 L蒸馏水37 ℃浸泡72 h后抽滤,滤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 L备用。

    1.2 试验设计 考虑到1 g·L-1黄连根茎浸提液可抑制幼苗生长[4],试验分别在供试土壤中加入0,6.25,9.375,12.5,25 mL黄连须根浸提液,即土壤中的黄连须根浸提液质量分数为0,500,750,1 000,2 000 mg·kg-1,相当于小檗碱质量分数为0,25,37.5,50,100 mg·kg-1,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至土壤最大田间持水量(24.29%)的(70±2)%,(25±1) ℃培养10 d。

    1.3 测定项目 利用稀释平板分离计数法测定土壤中的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真菌(马丁氏培养基)、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自生固氮菌(Ashby无氮培养基)、磷细菌(磷酸钙+植酸培养基)、钾细菌(铝土矿培养基)、氨化细菌(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和硝化细菌数量(改良Stephenson培养基B)[9-11],并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等对自生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进行鉴定确认,包括革兰氏和芽孢染色、好氧性测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MR和VP反应,葡萄糖氧化、甘露醇和乳糖发酵,脲素、淀粉和明胶分解,以及 H2S 和吲哚产生、柠檬酸盐、铵盐、硝酸盐、磷酸盐利用等[12]
, 百拇医药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采用氯仿熏蒸,0.5 mol·L-1 K2SO4 提取,提取液中的微生物碳和氮分别用K2Cr2O7氧化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13]。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r lipid fatty acids,简称PLFAs)的命名、提取和分析参照Frostegard和Kourtev方法[12]。将从土壤中提取并干燥的PLFAs溶解于正己烷中, 利用气相色谱(Hewlett-Packard 6890)测定, 载气为氦气, 补偿气体为氮气,助燃气体为空气, 流量分别为20~30,30,300 mL·min-1, 初始温度为70 ℃,保持1 min后,以20 ℃·min-1增加到150 ℃,再以5 ℃·min-1升至250 ℃,最后以10 ℃·min-1升至300 ℃。每个样品运行总时间31~32 min。依次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NH4+释放量和TTC比色法测定土壤转化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14], http://www.100md.com(李阳波 何林卫 张薇 吴叶宽 袁玲 黄建国)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