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610870
毒理基因组学及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7期
     毒理基因组学从全基因组角度考察机体暴露于毒物后的总体变化,在基因水平探讨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具有其他检测方法无法比拟的高效性和全面性,在中药毒性机制研究中应用也最为广泛。此外,与化药相比,中药往往用量大且疗程长,制剂较粗,大部分毒性较小,其毒性常是蓄积的结果,且由于其多靶点特性使得中药毒性评价不能仅从单一或几个已知成分的结果进行判断,给传统毒理学方法研究中药毒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52]。毒理基因组学为预测中药毒性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可预测需较长时间动物出现毒性的表型,并在机体病理指标改变前发现药物毒性引起的基因变化,提高了中药毒性预警能力。

    3.2中药毒性作用靶标及潜在毒性生物标志物发现药物靶标通常是在代谢或信号通路中与特定疾病或病理状态直接关联的关键分子[53],而生物标志物是指各种内、外源性因素对生物体作用后引起的机体器官、细胞及生物分子等发生变化的可测定提示物[54]。靶标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研究是发现和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前提,丰富的毒理基因组学数据为药物毒性靶标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基础。严明等[55]使用全基因组芯片筛选大黄总蒽醌对大鼠肾脏毒性的作用靶点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