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610858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7期
     1类过敏现象的发现及反应机制

    类过敏反应一般不由IgE介导,在患者首次用药即可产生。类过敏的研究可追溯到1920年,Karsner H[6]把首次在人体或动物静脉注射胶状物体后引发的类似过敏反应症状的现象,定义为“类过敏”现象。Selye H[7]在1947—1949年间给大鼠首次静脉注射卵白蛋白、右旋糖酐等胶体物后,引起大鼠面部、舌头和爪子附近发绀,浮肿的现象,定义为“类过敏反应”。在1986—1988年,类过敏反应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动物首次注射油剂疫苗后,出现典型的过敏反应现象,即不安、流涎、瘙痒、水肿等,而这并不由预先存在的IgE抗体所介导,是由于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吐温80)引起的,至此类过敏反应得以确证[8]。随后,一系列物质被发现都能造成类过敏反应其中包括造影剂、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剂、脂质体与胶束溶剂和中药注射剂。

    类过敏反应与I型过敏反应均与肥大细胞(MC)或嗜碱性粒细胞(BAS)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有关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