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848080
苍术常见病害的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13期
     [摘要] 苍术是主要的药用植物之一。该研究根据目前苍术病害的研究进展,结合实地考察,对苍术栽培上,包括为害严重的根部病害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新病害菌核病在内的11种常见病害的种类、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综合阐述苍术病害的研究进展,为苍术的田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菌核病及叶斑病均为苍术种植上的新病害,在植物检疫上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关键词] 苍术;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Abstract] Based on current progres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symptoms,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11 diseases on Atractylodes lancea, including the most severely harmed root diseases such as root rot and southern blight, as well as the sclerotinia rot that was newly happened. This review aims to demonstrate the progress of studies on diseases of A. lancea, providing guidance for field production. Sclerotonia disease and leaf spot disease are new diseases,suggesting the awareness of this disease on plant quarantine.

    [Key words] Atractylodes lancea;pathogen;regularity of development;control measures

    doi:10.4268/cjcmm20161307

    近年来,随着药用植物的大面积人工集约化栽培,其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中药材产量及品质。药用植物病害种类多,发生规律复杂,针对每个中药材田间病虫害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的文章鲜有报道。由于缺少针对每个药材病虫害系统的研究报道,非常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田间病害的诊断及防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入手,对其栽培上主要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苍术的田间种植提供理论指导,并探索药用植物病害系统研究及综合防治模式。

    苍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苏、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山西、青海等地[1]。根茎粗肥,横断面有红棕色油点,具香气,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功效[1-2]。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苍术还有调节免疫、抗菌、抗骨质疏松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新药剂研发方面有较大的潜质[3]。

    1 根部病害

    1.1 根腐病

    根部病害对苍术种植业的威胁更大。目前报道的根部病害有5种,其中以根腐病和白绢病最为常见。苍术根腐病是目前苍术栽培上最常见的根部病害。据调查,受害严重地块的发病率可达80%以上。该病害为害前期,主根及须根呈现黄褐色,继而转为深褐色。由根部向茎杆扩展蔓延。发病后期,茎杆腐烂,表皮层和木质部脱离,残留木质部纤维及碎屑。发病前期地上叶片发黄萎蔫,后期全部脱落,仅留茎秆[4]。

    苍术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 属于半知菌门、从梗孢目镰刀菌属[4]。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畅,连作年限长的地块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在苍术道地产区湖北英山等地区,一般 5月中旬开始发病,到6—7月为盛发期。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1.2 白绢病

    苍术白绢病是苍术种植上仅次于根腐病的根部病害之一,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40%~50%[5]。该病害主要侵染根茎或者茎基部,苍术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被侵染。发病初期,地上部植株无明显为害症状[6]。发病后期,叶片萎蔫直至枯死,但并不脱落,地上部症状类似软腐病[4]。苍术根茎或茎基部感病后,发病部位水渍状腐烂,呈褐色。后期病部仅残留网状维管束纤维组织,可见白色菌丝体,植株易拔起。湿度大时,菌丝可穿透地表,在植株基部及周围土壤表面、残体上生长,并可行成油菜状米黄色至褐色的菌核[4,6]。

    病原为齐整小菌核菌Sclerotinia rolfsii,属半知菌亚门。菌丝呈白色,附着于病株或其周围,形成球形或椭圆形的菌核,直径约0.4~1.2 mm,形似油菜籽[6]。菌核初为乳白色,逐渐变成米黄色、黄褐色至红褐色。病菌可在PDA 培养基上培养,对碳源要求不高,以尿素、NH4Cl和(NH4)2SO4为氮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以甲硫氨酸和 Ca(NO3)2为氮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最适pH 6.0。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0 ℃处理 10 min[8]。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5~6年[7]。在种苗或病残体上的菌丝体也是翌年初侵染菌源[3]。越冬菌核在环境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成菌丝体,侵染苍术根茎及茎基部。病株上的菌丝产生大量的菌核,随雨水、露水、灌溉水源等在田间传播,形成再侵染菌源,菌丝也能借助土壤缝隙或从地表层3 cm 左右蔓延侵染临近植株[6-7]。白绢病菌喜好高温高湿,30~35 ℃潮湿环境下最适宜生长,因此温度和湿度成为影响该病害为害程度的关键因素。苍术白绢病一般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6]。适宜条件下发病迅速,田间的发病中心72 h左右可向周围扩展0.5 cm[7]。 (王铁霖 郭兰萍 张燕 陈美兰 关巍)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