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855910
中药引经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和思路(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13期
     1.2 引经与归经辨析

    中药引经理论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引经与归经联系密切,但两者并不相同。归经是指中药对机体的某一部分具有特殊作用,其选择性特别强,即中药对某脏腑经络具有亲和作用。而引经是指改变其他药物的原有作用方向或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和部位。研究表明61%的中药归经所络属脏腑组织与其有效成分在脏腑组织中的选择性分布基本一致[12]。武密山等[13]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牛膝中的蜕皮甾酮较集中地分布在小鼠肝、肾、肾上腺、肺、心等,该成分对器官组织选择性分布的特点,与牛膝归肝、肾经的脏腑络属关系基本一致。郭顺根等[14-15]采用放射自显影法说明川芎嗪、栀子苷所归经络,分别与川芎和栀子在小鼠体内的定量分布相一致。

    引经药首先自身归属或分布于某脏腑组织,然后才能通过引经作用,使其他药物较集中地分布于该脏腑组织。例如,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冰片主要分布于肝、脑、心、脾、肺等组织,与其归经具有一致性[16];冰片具有“引药上行”之功,能增加尼莫地平在脑、肝组织中的分布[17],并可促进川芎嗪透过血脑屏障,提高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18]。然而,并非引经药自身在归经所络属的脏腑组织分布较多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