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946149
蚂蟥冬眠临界温度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19期
     [摘要] 采用生物学观测法、静水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棕榈酸硝基苯酯(ρNPP)比色法、福林酚法观测和测定不同温度下蚂蟥生物学特征、耗氧量、耗氧率、消化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蚂蟥活动减弱、进食减少,4 ℃后不食不动,头部和尾部弯曲呈“弯月”状;耗氧量、耗氧率以及消化道酶活性随温度下降逐渐下降,10 ℃后下降趋势减缓,4 ℃后趋于稳定,不随温度降低而变化;在4 ℃状态40 d 过程中,淀粉酶变化不显著,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在20 d 时有所降低,其中脂肪酶下降后又轻微上升后保持较低水平。结论,4 ℃为蚂蟥冬眠的临界温度,“弯月”状可作为其冬眠状态的标志。

    [关键词] 蚂蟥; 冬眠临界温度; 生物学特性; 耗氧量; 耗氧率; 消化酶

    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又称宽体金线蛭,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药材水蛭的主要基原动物,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的作用[1],是众多心脑血管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蚂蟥是变温动物,当外界环境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蚂蟥会通过逐渐减少自身活动、进食、乃至冬眠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