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986088
4种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5)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22期
     3.14.3 电镜观察 CON,SHAM心肌结构正常,肌丝排列有序且比较整齐;其余各模型组肌丝部分溶合,肌节排列不完整,肌纤维间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线粒体水肿、嵴膜溶合,见图3。

    4 讨论

    4.1 4种建立模型方法的比较

    本研究应用4种不同的方法,探讨影响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干预因素和控制方法。结果显示单纯通过结扎冠脉方法(L)建立的模型在心脏功能、运动功能、脉搏幅度、呼吸幅度、舌面与足底色彩饱和度、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均有明显的影响,使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射血能力减弱,力竭运动时间缩短,活动能力下降,呼吸及脉搏幅度减弱,舌面与足底色彩饱和度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心肌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而对体重有影响但是不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复合因素(DL,EL,DEL)建立的模型对上述主要指标均有更为明显的影响。利用单纯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虽然在证候上表现出了心气虚证与血瘀证的相关特点比如心功能下降,运动能力变差,掌心色彩饱和度下降等。但这种模型的建立方法均与特异的病理变化关联,只能够反映临床病理表现的一个方面,缺少临床病因学基础,与中医相关理论体系缺乏联系,很难完整体现出中医证候的特征,出现的病理状态并不能够与特定的中医证候对等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