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期
编号:12979910
中药肝毒性研究方法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期
     143凝胶包埋肝细胞模型凝胶包埋肝细胞模型是一种三维拟组织化的体外肝细胞培养方式,可模拟药物体内作用情况。单层贴壁培养的肝细胞很快丧失肝分化功能,不能较好地反映肝脏脂质代谢情况。凝胶包埋肝细胞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体内细胞间微环境,保证代谢功能的长期维持,孟琴团队[23]研究发现非诺贝特和平板培养肝细胞共孵育时,脂肪堆积和氧化压力均不明显,而凝胶培养肝细胞却表现出与体内相符的毒性反应,ROS和MDA等氧化应激标志物上升,过量脂质和脂肪堆积。因此,凝胶包埋培养细胞比单层培养细胞对药物的肝毒性更为敏感。该团队还在此模型上验证了利福平、四环素和硫唑嘌呤等20种药物的肝毒性[2425]。

    144微型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由具有活性和功能的肝细胞以及可供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构成,将肝细胞置于生物反应器内,药物通过半透膜与肝细胞进行生化作用[26]。沈冲等[27]证实该模型比单层培养肝细胞对对乙酰氨基酚毒性更敏感,这可能是因为中空纤维凝胶反应器具有较高的肝药酶活性。此外,在中空纤维反应器中,甘草和甘草酸也体现了一定的保肝作用。

    15肝损伤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

    新的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如精氨酸酶、血清F蛋白、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苹果酸脱氢酶等[28]虽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它们与ALT,AST一样,都是容易失去活性的蛋白质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