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5期
编号:13002415
“巴沙嘎”类蒙药品种整理与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5期
     [摘要]蒙药是以蒙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传统药物,为蒙古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巴沙嘎”类蒙药作为蒙医常用药材,面临基原不清、临床用药混乱等现状,该文对“巴沙嘎”类蒙药基原植物进行总结、整理,并参照蒙医药典籍对“巴沙嘎”类蒙药进行本草考证、传统药物学调查,确定其正品植物,并对“巴沙嘎”类蒙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巴沙嘎”类蒙药正品植物确定的合理性。

    [关键词] 蒙药; 巴沙嘎; 品种整理; 研究进展

    [Abstract] Mongolian medicine is the traditional drug with the theory of Mongolian medicine and pharmacy as a guide, which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ngolian people. Mongolian medicine "Bashaga" faced the situations of origin is unclear, and clinical therapy is confused and so 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riginal plants and studies the species textual research and ethnopharmacology of Mongolian medicine "Bashaga". This paper intends to ensure authentic plant and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sight into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y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Mongolian medicine "Bashaga" to discus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firmation in "Bashaga" authentic plant.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Mongolian medicine; Bashaga; variety systematization; research progress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在不断的同疾病斗争中,通过对临床经验和理论的整理,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民族医药。“巴沙嘎”是蒙医常用药材之一,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具有凉血,止刺痛,解毒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血热、血刺痛、肝热、“宝日”、痞症、产褥热等疾病[1]。由于内蒙古各地区传承有异,“巴沙嘎”类蒙药应用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十分明显,导致临床用药混乱,使此类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近年相关文献归纳整理、本草考证、传统药物学调查,针对“巴沙嘎”类蒙药药用原植物进行梳理总结,参照蒙医药经典著作对其正品植物进行本草考证,并综述各类原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巴沙嘎”类蒙药的合理使用和现代化研究奠定基础。

    1 本草考证
, 百拇医药
    本文通过对《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晶珠本草》等蒙医药典籍及《中华本草》、《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国植物志》等药学、植物学现代著作中关于蒙药“巴沙嘎”基原植物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内蒙古地区)中关于“巴沙嘎”在各级蒙医院及民间应用情况的走访调查结果,对蒙药“巴沙嘎”进行品种考证。

    《认药白晶鉴》[2]记载“巴沙嘎”生长于山谷草地,状似刚长出的核桃树;茎叶大,似香薷,茎心疏松,断面中空;节明显,略膨大,分节处似鸟爪;开黄蓝两色或白红蓝三色花。《中华本草·蒙药卷》[3]中记载瞿麦、石竹又名高優-巴沙嘎,茎丛生,直立,茎节明显,折断面中空;花淡红色、白色或淡紫红色,其形态特征与“巴沙嘎”相似。此外,瞿麦、石竹味苦,性寒,清血热,止刺痛,解毒;主治血热,血刺痛,肝热,包如相搏,痧症,产褥热等症,其性味与功效同“巴沙嘎”相同,因此将瞿麦、石竹定为“巴沙嘎”类蒙药的基原植物具有一定依据。
, 百拇医药
    《无误蒙药鉴》[4]记载“巴沙嘎”茎叶大,似沙棘幼枝,茎中空,分枝缝隙处有鸟爪样节枝;开灰黄、灰红、蓝三色花;长在西藏的巴沙嘎,茎叶似香薷,开黄蓝两色或白红蓝三色花。《中华本草·蒙药卷》对闹羊花的描述为落叶灌木,叶互生,叶基部楔形,花金黄色,与“巴沙嘎”形态相似,且其味苦、性寒,《认药白晶鉴》记载其有清血热、止刺痛之功效,在《观者之喜》、《志高要方》中都将其作为“巴沙嘎”的代用品使用。

    蒙、藏医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互相交流,蒙医临床用药实践同藏医有很多交叉融合之处。在藏医药中也有“巴沙嘎”的使用,通常称为“巴夏嘎”或“哇夏嘎”。《晶珠本草》[5]记载“哇夏嘎”有上下品之分,上品状似核桃树的幼苗,茎方形较长,膨大有节,中空,分节处似鸟爪,花白黄色,嫩枝分红、白、蓝3种,叶、花状如高山紫堇;下品叶、茎状如香薷,花黄色或蓝色。据此,有学者提出“哇夏嘎”即为紫苏,《中国植物志》[6]记载紫苏茎直立,钝四棱形,花白色至紫红色,与“哇夏嘎”形态有相似之处。也有学者认为鸭嘴花与“哇夏嘎”的形态更为相似,《中华本草》[7]记载鸭嘴花为大灌木,叶对生,基部阔楔形,花白色而有紫色条纹;另外,鸭嘴花在印度语、孟加拉语、梵语中称“vasaka”,梵语也称“vasika”,拉丁植物名称中的种加词“vasica”是由上述语音“vasika”音译而来,与“巴沙嘎”发音高度相似,由此认为鸭嘴花为“巴沙嘎”的基原植物[11]。因婆婆纳属植物叶、茎外观与香薷有相似之处,也被认为是下品“哇夏嘎”。而由于《晶珠本草》中对“哇夏嘎”“叶、花状如高山紫堇”的描述,紫堇属植物如蛇果紫堇,翠雀状紫堇等都曾被认为是“哇夏嘎”的代用品。, 百拇医药(赵云山 毕雅琼 雷露静 朱翔慧 吕颖 张春红 李旻辉)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