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1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724264
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药物与人》2014年第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医院精神科药品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使用精神药品的频率、用量以及排序等进行分析和调查。结果:所研究的6类精神药品的DUI均小于1.0。结论:我院应用精神科药品均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

    关键词:精神药品; 临床应用; 观察

    【中图分类号】

    R32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095-01

    精神药品主要是指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产生抑制或者兴奋作用药品,连续应用会对药品产生依赖性,可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和第二类。因此,国家颁布了《精神药品管理办法》[1],对精神药品的供应、生产及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临床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各临床医师执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查看有无滥用精神药品的现象,为了详细了解我院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本文作者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DDD和DUI指标分析方法[2]。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使用精神药品的频率、用量以及排序等进行分析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使用精神药品的17500张处方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科室、用药剂量、药品种类以及用药天数等等。

    1.2 DDD的确定,DDDs和DUI的计算机DUI值的意义依据WHO的相关规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2010年版相关专家以及药品说明书拟定DDD值。DDDs即为总用药量/该药DDD,DUI即为DDDs/用药总天数。假如DUI低于1.0,则说明处方日剂量不超过DDD,用药合理,否则即为不合理。

    2 结果

    2.1 精神药品处方数排序结果: 我院一年的门诊处方数5万左右,精神处方大约占35%左右,最常见的精神药品排序为: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苯巴比妥,硝西泮,地西泮…百分百大概是:32.15%,31.32%,11.32%,10.55%,7.50%,6.92%。与前几年相比,精神药品的使用种类未见明显变化。

    2.2 6类精神药品的DDD和DUI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我院6中精神药品的DUI均小于1.0,用DDD和DUI对其进行评价,均为合理用药。尤其是使用频率在前2位的艾司唑仑片和艾司唑仑片的DUI,分为为0.462和0.549,这一结果表明我院临床医生应用精神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比较好,未出现滥用精神药品的现象。

    2.3 各年龄段精神药品使用情况: 在1426张精神药品处方中,对性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766人为男性,占53.71%;660人为女性,占46.29%;男女比例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年龄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运用精神药品年龄在19~85岁之间,其中用药频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1~70岁之间,占37.22%,次之为71~80岁之间,占33.28%,这可能与成年人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需要运用精神药品进行治疗和缓解,但是还需进一步研究。

    2.4 DDD值只是推荐的治疗日剂量: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个体化情况选择给药。因而,DDD和DUI值只是在一个方面提示用药的合理性。

    3 讨论

    精神药品根据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中枢兴奋药类、镇静催眠药类、复方制剂类、镇痛类以及全身麻醉药类。

    镇静催眠药类:现今临床应用的精神药品大部分归属于镇静催眠药,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以及其他类[4]。(1)镇静:苯巴比妥主要用于烦躁、焦虑不安、甲状腺功能亢进、恶心、高血压及小儿幽门痉挛等;(2)催眠:现今主张运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这类药物成瘾性小,安全性高,对呼吸的抑制较弱,近似于生理睡眠。对于入睡有困难的患者应选用起效快、吸收好的药物,例如咪达唑仑;对于早醒者可运用吸收较慢,作用时间长的药物,例如氯硝西泮;上述两种症状同时存在者可用氟西泮。对于睡眠中间有中断者可选用扎来普降。对于出现焦虑状态的睡眠障碍患者,可选择抗焦虑药中的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或者氯硝西泮;(3)抗焦虑:地西泮主要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焦虑症;(4)抗癫痫:这类药物最主要是用于抗癫痫治疗,地西泮主要用于治疗处于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苯巴比妥主要用于癫痫大发作状态;(5)抗惊厥:这类药物只有大剂量使用才能够发挥抗惊厥作用;(6)复合麻醉:地西泮等药物在实施麻醉前给一定剂量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及恐惧的情绪;(7)麻醉:大剂量的巴比妥类具有麻醉作用,但是安全性不高,无特殊情况不用于人类。

    中枢兴奋药物包括哌甲酯、咖啡因、匹莫林等药物。这类药物都属于兴奋大脑皮层的中枢兴奋药,主要用途有:(1)解除中枢性活性抑制:运用大剂量的咖啡因能够对抗酒精、抗组胺药及催眠药等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2)治疗头痛:主要运用咖啡因,多同时应用解热镇痛药可以对一般性头痛进行治疗,与麦角胺同时应用可用于治疗偏头痛[5]。(3)其它用途:这类药物主要是精神兴奋药,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活动,缓解疲劳,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各种忧郁症、发作性睡病、小儿遗尿症、神经官能症、外伤性昏迷、阿尔茨海默症、脑动脉硬化以及中毒引起的意识障碍等等。

    综上所述,我院应用精神科药品均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应继续坚持,做好各项药品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邵利民.我院规范管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浅析[J].兵团医学.2010,24(04):548-549

    [2] 吴希军,王志美.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门诊处方评价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0(01):66-67

    [3] 张建成.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实用医技杂志.2011,23(01):415-416

    [4] 戴明慧.2007~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42(03):741-742

    [5] 李海蓉.我院2009年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4(01):648-649志.2011,34(01):648-649 (王中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