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1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722080
85例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药物与人》2014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69-01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上根据骨折类型及年龄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经3~6月随访检查及X线片均证实骨折愈合良好,咬(牙合)关系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8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中,男性60例,占70%;女性25例,占30%。其中12岁以下儿童18例占9%。

    1.2 骨折类型:下颌正中骨折20例,颏孔区骨折11例、体部骨折18例、角部骨折21例,下颌升支骨折8例,髁状突骨折7例。

    1.3 治疗方法:例下颌骨骨折病人,均在生命征平稳的前提下尽早针对不同的骨折部位及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下颌正中13例、颏孔区5例、及下颌体部8例闭合性骨折,无明显错位,手法复位后,采用牙弓夹板不锈钢丝结扎固定,颌间橡皮圈弱性牵引。其中10例儿童患者手法复位后单纯用牙弓夹板不锈钢丝固定,颅颌弹性绷带牵引复位。下颌正中7例、颏孔区6例、下颌骨体部10例开放性骨折及下颌角部21例、下颌升支部骨折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牙弓夹板牙间结扎+颅颌弹性绷带固定。髁状突颈部骨折7例,采取磨牙后区(牙合)垫+牙弓夹板橡皮圈颌间牵引+颅颌弹性绷带固定。其中3例儿童髁状突骨折单纯用颅颌弹性绷带牵引复位。所有骨折固定4周后x片复查,并开始功能锻炼,儿童患者可提前1~2周开始功能锻炼。

    2 结果

    85例颌骨骨折,经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骨折复位良好,咬(牙合)关系恢复正常,经3~12月随访检查,摄口腔全景x片检查,骨折愈合良好,咬(牙合)关系良好,开口度正常。

    3 讨论

    多数下颌骨骨折的病人合并有其他损伤,急救时首先抢救窒息、大出血、颅脑损伤、休克及严重的复合伤,颌骨骨折应在全身情况稳定,生命征平稳后再作处理[1]。早期复位、固定、和功能运动治疗是确定性治疗颌骨骨折的三大指导原则,鉴定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的优劣,常以能恢复上下牙齿的咬(牙合)关系作为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同时要恢复正常的张口度[2]。下颌骨骨折由于强有力的咀嚼肌群的牵拉可引起明显错位。固定下颌骨折的方法必须稳固,同时又要考虑到颞下颌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对于下颌骨正中及颏孔区、及下颌骨体部闭合性骨折,一般在伤后当天用手法将骨折断端尽量复位,然后用牙弓夹板在骨折两端的牙列上结扎固定于稳固的乳牙或恒牙上。成人需作颌间橡皮圈弹性牵引固定。儿童可用颅颌弹性绷带限制下颌运动即可。

    本组下颌正中13例、颏孔区5例、及下颌体部8例闭合性骨折均采用上述治疗方法。下颌骨正中及颏孔区、下颌骨体部开放性骨折,往往骨折移位教明显,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顿,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内固定材料采用钛合金微型钢板或不锈钢结扎丝。另外可加用颅颌弹性绷带适当限制下颌运动。本组下颌正中7例、颏孔区6例、下颌骨体部10例开放性骨折均采用上述治疗方法。下颌角、下颌升支骨折,因骨折部位稳定性较差,较易发生错位,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牙弓夹板牙间结扎+颅颌弹性绷带固定。

    本组21例下颌角部骨折、8例下颌升支骨折采用上述联合固定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采用磨牙后区(牙合)垫+牙弓夹板橡皮圈颌间牵引+颅颌弹性绷带固定。本组7例髁状突骨折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儿童髁状突骨折多为“绿枝”骨折[3],本组3例儿童髁状突骨折单纯用颅颌弹性绷带牵引复位,限制下颌运动,恢复咬(牙合),进流质饮食,固定10~5天作张闭口训练。以上四组不同部位及类型的骨折固定2~4周后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咬(牙合)关系良好,张口不受限,张口度正常。 所有病人,随访3~12月,并指导功能训练,均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166例颌骨骨折的治疗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4):366

    [2]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6-187.

    [3]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94. (谢贤毅 任赟 陈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