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711790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概述(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药物与人》2014年第8期
     2.3 气虚血瘀: 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血液运行依赖元气推动,元气为肾精所化,肾精不足,无源化气,必致血瘀,即肾虚血必瘀;脾虚则气的生化乏源而致气虚,气虚不足以推动血行,则必成血瘀[10]

    2.4 湿邪凝聚或湿热内蕴: 久居湿地,湿邪凝聚或湿热内蕴,浸淫肢体筋脉,气血阻滞,筋骨失养,日久而致骨实。由此可见,骨痰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主,并非纯属于虚,不可忽视湿邪和瘀血的一面,但是在正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3 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历代及近现代医家多宗《黄帝内经》认为:“肾主骨,生髓”;“肝藏血”;“脾为后天之本。”故本病的病本在肝肾亏虚,脾虚,病标多为瘀血、湿热、胃火、气郁等。辨证分型也以此为圭皋。魏氏等对19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其辨证分为肾虚型、脾虚型、肝郁型及其他型;罗氏等对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老年妇女患者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及功能锻炼的前提下,分为肾虚骨萎和肾虚血瘀论治,并配合自拟中药取得良好疗效[11];王氏等对108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两虚、精血亏损和心肾不交、上实下虚及阴阳两虚、脏腑失调三型论治[12];王氏将本病分为肝肾不足、瘀血阻滞、阳虚寒凝、脾胃气弱四型[13]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