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天地》 > 2012年第16期
编号:12298149
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医药前沿》 2012年第16期
     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远超肿瘤,居各种死亡病种之首,占总死亡率的40%,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而高血压正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高血压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血管综合征,可以发展为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进而造成患者的残疾和死亡。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患者,呈现出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低”的特点,这里有我国医疗体制和医生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有患者本身的一些问题。诊疗过程中,常可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血压值测一次就确定

    患者心理:测一次血压,高的话肯定是高血压了。如果自测的一两次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那说明血压已经正常。

    医生点评:在诊所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不能马上就认为是患上了“高血压症”。国际高血压权威组织强调多次测压对诊断本病的必要性:主张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每次在早晚餐前及服药前重复2次)。在门诊一次血压测量不能反映全天的血压情况,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一些患者的焦虑情绪,反而又容易使得血压不稳定。当然先做一个动态血压监测最好。
, http://www.100md.com
    误区二:治疗只要关注血压即可

    患者心理:血压高的话,医生开些药就行了,做心电图、尿常规等检查没有必要。

    医生点评:高血压患者在初诊时应该做几项基本的检查,如心电图、生化全套及尿常规,有条件的话可以再做一个微量白蛋白尿。生化检查主要看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心电图主要看有无心脏损害,尿检主要看有无肾损害。如尿酸高,患者则不适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高血压不能单纯看血压的高低,还要看有无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综合判断危险性,进行综合治疗。

    误区三:不愿尽早用药

    患者心理:虽然血压高,但尚未出现相关症状和不适感觉,不需要用抗高血压药,且药物都有依赖性,一旦用药就停不下来了。

    医生点评:早期高血压仅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增高,并无明显症状,但这时若未很好控制血压,高血压持续发展,会导致和加重动脉硬化,如果患者还有血脂紊乱和糖尿病,往往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动脉会发生显著的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功能衰退而发生冠心病、心功能衰竭、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对这些脏器的损害,往往是致残甚至致命的。若早期不及时用药控制,对付这个“无形的杀手”,等到损害严重时再用药就晚了。
, 百拇医药
    误区四:不愿服“好药”,担忧之后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

    患者心理:不要开“好药”,若是过早服用太好的药物,之后病情严重时,就无药可用了。

    医生点评: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所说的“好药”是指长效的抗高血压药,所谓长效降压药,并不是指降压作用最强,而是指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口服一次,降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以上。短效抗高血压药,比如硝苯地平片,其降压作用很好,但作用时间短,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是造成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患者应尽可能选择长效的抗高血压药。

    误区五:随意停药

    患者心理:血压稳定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就可以撤药了,长期服药总是有毒副作用的。

, http://www.100md.com     医生点评:长期降低血压到140/90毫米汞柱,甚至120/80毫米汞柱以下,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与死亡率。随意减药或停药,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对血管壁造成损害。应根据血压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或药量。有些患者夏季血压会低一些,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

    误区六:降压越快越好

    患者心理:希望服降压药2~3天,就可将血压降下来。

    医生点评: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尤其是老年人。过高、过低和血压波动都是有害的。我们希望患者的血压在2~3周内逐渐降至目标值。根据病情不同,目标值也不同。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我们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戒烟、限酒,再加上合适的药物综合治疗,血压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误区七:不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

    患者心理:既然已采取了降压治疗,吃药就行了。

    医生点评:若不注意饮食(高盐、高脂、高热量)控制,不运动或少运动,不控制体重,不戒烟,血压往往很难控制,而且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生的风险。高血压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 百拇医药(李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