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60400
沩山毛尖:黄亮嫩匀滋味浓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9期
     沩山,系大沩山上的天然盆地,湘江支流沩水的发源地,属雪峰山余脉,雄跨宁乡西北,北邻桃江,西接安化,“周回百四十里”,平均海拔580米,最高雪峰顶,海拔927米,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之中。隐匿着一块长达十几公里,海拔460米至500米的盆地,自然环境优越,林木繁茂,溪河环绕,瀑布飞泄,云雾常年不散。相传盆地水田中,原有一巨石,叫围山,后演变为沩山。沩者,四面皆水也。亦说因舜帝有个叫“沩”的儿子在此开发而得名。四周云气相接于斯,搅动旋转,漫山升腾,故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

    盆地西北侧的毗卢峰下,有千年古刹密印寺,寺下不远处有灵祜禅师的肉身寺——峒庆寺。1917年,毛泽东与萧子升考察沩山,曾与密印寺方丈交谈。沩山一带数十年来屡屡出土大量商周青铜重器,其来历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相传唐代密印寺内有一个老禅师善于制茶,并能识别何处土壤宜茶。何处产茶最好,并始创沩山茶。上世纪60年代,曾发现密印寺大佛殿中大佛体内藏有茶叶30余斤,揭开时清香扑鼻,令人惊奇。这是“茶禅一味”的生动见证,可见茶在佛教中的地位。在精神境界上,禅讲究清静、静虑、修身,以求得智慧,开悟生命。

    沩山毛尖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制作者智慧的结晶。它的芽尖形如鹊嘴,叶片闪亮发光,有令人心怡的松香味。由于它的采摘期在清明前七至+天茶芽刚刚绽苞的时候,因此形成了鹊嘴。经滚水冲泡,片片芽叶像一群受惊的游鱼在水里上下浮沉,接着便缓缓旋转,好像鸟儿慢慢在空中回旋,还可看到茶芽张开小巧细嫩的两片鹊嘴,并且吐出一串串水珠。这是由于芽尖细嫩而轻,芽头肥大而稍重,所以,当茶叶吸足水后,出现倒立水中,不浮于上,不落于底的奇妙景象。如果用清甜可口,富含硒、锌的沩山芦花峪泉水沏泡,味道更是妙不可言。因为沩山毛尖内也含有硒、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它还有保健、美容、防癌的功效。大约在南宋庆元元年(1195)以后,沩山茶便正式定为献给朝廷的贡品。不过当时纯正的贡品茶年产仅二三十斤而已。清同治年间(1862-1874)《宁乡县志》载:“沩山、六度庵、罗仙山等处皆产茶,惟沩山称上品。”1941年《宁乡县志》又有“沩山茶谷雨前采制,香嫩清醇,不亚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寺内数株尤佳”的记载。

    沩山毛尖属黄小茶类。制作工艺分杀青、闷黄、轻揉、烘焙、拣剔、熏烟六道工序,其中熏烟是关键工序,也是制法之特点。历史文献记载,沩山“谷雨前茶,谓之雨前茶,有枪无旗,极细嫩,以枫球、黄藤焙之,香满堂屋。”现在要求谷雨前采制,采一芽一二叶,坚持“六不采”。杀青有蒸青和炒青两种方法,杀青后趁热堆于篾盘中,上覆盖湿棉布闷黄为度。渥堆后的揉捻宜轻压慢速短时,芽叶微卷完整。揉捻叶置专用七星灶上烘焙,茶叶焙干摊凉再发水后,用枫球黄藤暗火熏烟,具有特殊烟香。

    沩山茶园属黑色砂质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饱受雨雾滋润和漫射阳光照耀,故而根深叶茂,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制作后的茶叶,外形完整呈朵,形似兰花,叶缘微卷,显金毫,色泽黄亮光润,冲泡后汤色澄黄明亮,烟香浓郁,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1981年被评为湖南名茶,以后又多次获奖。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品尝沩山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沩山乡致谢。后来华国锋称“沩山毛尖,具有独特风格”。甘泗淇、周光召等宁乡籍著名人士对故乡的沩山茶都给予高度评价。刘少奇一生酷爱这种家乡茶,并用来款待国内外友人,其夫人王光美品饮后也欣然留下“沩山毛尖,色美味浓”的题词。

    沩山茶真可谓是集名山、名泉、名寺、名人、名茶于一体。, 百拇医药(郑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