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60338
收藏家的普洱大客厅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9期
     进“大可堂”,如同进了老上海的大户人家。有年头的水晶吊灯、百年前德国象牙键钢琴、喇叭花形的英国留声机、铁键打字机、线装书、上海月份牌、看得见风景的小阳台……焦躁的心情舒缓下来。

    大可堂的主人叫张奇明,他将自己名字中的“奇”字拆开,便有了大可堂这个堂号。张奇明本业是贸易与地产,因为工作原因,他的作息时间不规律,以致胃肠不好。

    2003年的时候,张奇明接触到收藏老普洱茶的一群人,他们拿出50年代初的生普洱茶让张奇明喝。“第一次喝老茶,整个人感觉喝疯掉了。”张奇明对第一次的感觉印象深刻,“喝下去之后,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美妙的感受。口齿留香,回甘、生津都非常好,嘴巴里面的感觉特别丰富。而且这个茶很有力量,几杯下去后,身体微微发汗,非常舒服。”

    张奇明顿时觉得好玩儿,有了收藏的冲动。他说,老普洱茶年份丰富,品种数量也很多。第一个时期就是清中期到解放以前,这个时期称为“号级茶”,这些茶都是没有外包装的,只能靠里面这个小内飞来区别茶品。像“福源昌”、“宋聘”都是有百年历史的普洱茶,它们的名字也是当时茶庄的名字。第二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整个50年代,这时的茶叫“印级茶”,有早期红印、五子红印、红印铁饼、蓝印铁饼等。第三个时期到了70年代,也是“七子饼”的时代。我们的茶按照国际进出口标准是357克,也就是大概7两,每一饼7两,7饼一桶。按传统来讲,中国人也说“七七四十九”,有多子多孙的意思。

    从2003年开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5 字符